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爱百科 135 0

商鞅(公元前390—338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公元前338年,商鞅因被诬告谋反被追杀。他四处逃亡,逃到边关想住宿一晚,结果所有店家均因害怕被“连坐”而将其拒之门外。他想要逃到临近的魏国,魏人因他不守承诺攻魏不愿收留。最后他不得不回到自己广阔的封地商邑,并组织兵士抵抗秦军,但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最终被秦惠文王施以最残酷的刑罚——车裂,并灭其九族。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古往今来,几乎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商鞅被处以极刑,可能是“商鞅变法”所付出的最为沉重的代价。以改革变法著称于世的一代政治家商鞅,最终“作法自毙”,死在自己制订的刑罚之下。尽管如此,商鞅所开创的变法大业却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必然趋势,秦惠王和以后几代君主都继续推行商鞅的新法,使秦国获得持续发展,为秦始皇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公元前390年,在历史上属于战国中期。虽然商鞅是在秦国推行变法,但他却出身于卫国贵族,原名公孙鞅,也称卫鞅。当他在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之后,秦孝公将商地15邑赏给他,公孙鞅便因自己的封地名被后人称为商鞅。司马迁在《史记?商鞅列传》中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可见他从小就十分关注治国之策。商鞅受早期改革家的影响很大,如李悝、吴起等人,尤其推崇李悝,并将其《法经》视为经典。

学有所成之后,商鞅最初作了魏国宰相公叔痤的家臣,深受赏识。公叔痤十分了解商鞅的学问和才干,临死前曾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庆幸的是,魏惠王对此并不以为意,这虽使他日后深为懊悔,却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公叔痤死后,商鞅得知秦孝公颇具雄才大略,正在征召求贤,就来到秦国。在秦孝公亲信的引荐之下,与秦孝公畅谈治国之法,深得孝公心意,很快得到赏识和重用。在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分两次进行了革新变法。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任何变法和革新都是一次治国方略和利益关系的重组,这就难免会遭到原有利益集团的反对,商鞅变法也不例外。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贵族反对变法,提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认为效法古人之法才不会有过错。对此,商鞅针锋相对的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将其驳倒,提出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法令和礼制。当守旧势力撺掇太子触犯新法时,商鞅断然惩罚了太子的两个师傅,为新法建立了权威。

扫除障碍之后,商鞅的新法开始在秦国推行。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增强法律的权威,商鞅重新颁布了法律,强调“依法治国”,主张轻罪重罚,并在李悝《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连坐法,杜绝了包庇罪犯的现象,而他日后因此法陷入绝境大概是他始料未及的。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为强化中央集权,商鞅在新法中废除世卿世禄制;在地方实行县制,由国家直接委派官员即县令主持政务,剥夺地方贵族在地方的特权,这成为秦统一后郡县制的先声。此外,商鞅还提出鼓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按军功大小定爵位,还将国都迁至咸阳,以利于向东发展。

从西周起实行的井田制这时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这自然也成为商鞅改革的重点之一。他在战国中期率先使用国家政治手段,发起一场“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改革,从法律上废除了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并按照占有土地的多少征收赋税。为了保证足额征收赋税,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国人严格执行,这项措施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为秦朝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为了使新法得到人民认可,顺利推行,商鞅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众所周知的城门立木建信便是其中之一。商鞅强调教育,主张通过培养法治人才来达到法治。然而,他为压制人民的思想开创了“燔诗书”的高压政策,虽然在当时起到一定的作用,却对中国文化典籍造成极大摧残。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商鞅新法推行十几年后,秦国经济获得极大发展,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国富民强,扭转了在列国中落后的局面。对此,司马迁在《史记?商鞅列传》中写道:“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公元前340年,商鞅献计打败魏军,秦孝公将商15邑封给他,从此,人们开始称他为商鞅。

新法的推行虽使秦国大治,但商鞅却因此树敌颇多,“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于是在秦孝公死后,商鞅不可避免的落得尸首分离的悲惨下场。

由于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儒术的尊崇,人们对商鞅的评价并不高,但在今天看来,商鞅在战国中期实行的变法无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历史的进步,而阐述商鞅主要思想的《商君书》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商君书】《商君书》主要记载战国中期政治家商鞅的思想言论和变法革新的观点,是中国先秦时期法治理论的宣言,又名《商君》、《商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商君书》共29篇,现存26篇,并且有两篇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关于此书的作者,历来颇有争议,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商君书》是商鞅遗著和其他法家著作的合编,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商君书》以法家政治思想为主题,涉及革新变法、重刑少赏、重农重战、排斥儒术等言论。

标签: 商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