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随感]高山流水有知音——王酩的歌

爱百科 53 0

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王酩先生(1934-1997)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但是,那些他用生命创作的不朽乐章,还在我们的耳畔时常响起,还在紧叩我们的心扉。我想,许多朋友也会和我一样,会经常想起这位音乐大师,缅怀并感谢他,曾经留给我们那样多、那样好的音乐作品。

  电影音乐是王酩先生音乐成就主要组成部分。1975年,王酩初涉电影乐坛,为当时一部著名电影《海霞》作曲,写了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主题歌。这首歌是王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7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的主要成就之一。这首歌曲调优美朴实,民歌风味浓郁,并具有现代感,有一股内在的力量,使人百唱不厌、百听不厌。随着电影的放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之一。3年后,即1978年,王酩为当年一部非常有名的反特电影《黑三角》作曲,写了一首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这首歌与电影剧情关系不大,但由于它曲调清新、朗朗上口,再加上李谷一甜美细腻的演唱,遂使这首歌在电影公映之前就红遍大江南北,1980年被评为“群众喜爱的15首歌曲”之一。接下来的1979年,王酩为3部电影作曲,分别是《小花》、《樱》、《瞧这一家子》,有插曲的是前2部。《小》以战争年代作为背景,描写了真、假小花在与哥哥相别到相认的过程,表现了在那个残酷的时期人们心中的对亲人、对同志的真情,这部影片当时颇为轰动。其原因,一是故事情节好,同时有多位明星(陈冲、刘晓庆、唐国强)的出演,另一方面,就是王酩为影片写了2首异常优秀歌:《妹妹找哥泪花流》和《绒花》。这2首歌我已在另一篇文章《难忘的旋律之群众喜爱的15首歌曲》中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文革反思影片《樱》的主题歌《妈妈,看看我吧!》,是一首伤感、悱恻、充满思念和期待的歌曲,结合剧情,这首歌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叫人心动、催人泪下,曾传唱一时:“妈妈,看看我吧,亲爱的妈妈!多想看看心爱的家,多想说说思念的话,今日相见却不能叫声妈妈!”一句句、一声声,深深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1980年,王酩为3部影片作曲,分别是《他们在相爱》、《第二次握手》、《法庭内外》。前2部有插曲。《他》中的主题歌《祖国春常在》,是一首热情、优美、活泼的歌曲,歌曲开始所用的八度变化的音符,使这首歌富有现代气息和青春的活力,为电影增色不少,也曾传唱一时。《第》中有2首歌曲《祖国啊,我的父母之邦》和《怎能忘怀》,为了体现剧情,这2首歌写得相对显得深沉和严肃一些,在听众中的影响略小,但也有特色。《法》这部电影没有插曲,但王酩写的音乐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在着力表现老司法局长不包庇自己唯一的儿子、让其接受法律审判时,话外响起女声哼唱的主题音乐,异常感人,为揭示人物的内心和复杂的情感,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1981年,是王酩的电影音乐创作获得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他至少为10部影片写了曲子。比较有影响的有《知音》、《扬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水晶心》、《沙鸥》等。《扬》是一部文革反思影片,多年前我曾看过,但剧情已几乎忘记。其中的几首插曲有一定影响:《啊,野花、野花》轻快、奔放,表现了演唱者的欢乐与纯真;《莫叹息》好像由女中音歌唱家罗天婵演唱,歌曲舒缓、平实,是对处在人生低沉阶段的年轻人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劝说、支持和鼓励;《最难忘》是迈入社会的女主人公在篝火旁演唱一首十分抒情的歌曲,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现实的迷茫和对以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恋。这首歌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从25年前在电影院听过一遍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至今耿耿于怀。《被》描写的是在文革期间,极左思想对人们精神的禁锢,人们不能自由追求健康爱情,而有的人则成为扭曲爱情的牺牲品。主题歌《角落之歌》出现在片头处,那低回、沉重、压抑的音调,给人以悲苦、灰心甚至绝望的感觉,较好地渲染了影片的主题。影片还有另外一首插曲《花儿长在高山崖》,歌曲虽简短,但也会给人以深刻印象,表现了演唱者纯真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渴望。《水》同样是一部文革反思影片,影响不大,但其中的插曲《愿你有颗水晶心》,却是一首较好的歌曲。“我曾悄悄地告诉母亲,梦里也在把它找寻,我的生命,我的青春,属于一颗水晶心。”是真情、娓娓的诉说,也是在拭目寻找,寻找那颗水晶心。

  与电影同名的主题歌《知音》,我个人认为是中国电影音乐史上最成功的电影插曲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电影歌曲,有必要略为详细地介绍一下这首歌的背景和特点。电影《知音》描写的是在袁世凯复辟称帝期间,滇军首领蔡锷身陷虎穴,却时刻不忘抗袁护国的史实。蔡锷在京期间结识了袁安插在蔡身边作为奸细的小凤仙。后小凤仙真正了解了蔡,最后二人成为知音。新婚之夜,小凤仙掩护蔡将军躲避了盗国大贼的迫害回到云南。事情被发觉后,小凤仙遂入狱。袁世凯既死,小凤仙出狱,此时蔡锷因喉癌却已在日本病逝。这部电影是当年的重头戏,由谢铁骊导演,王心刚、张瑜、英若诚、徐展等著名演员出演。《知音》这首歌,分为2段,先看第一段:“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指引最难觅!”这一段表面描写小凤仙对知音的渴望,实际暗含自己孤独的内心和作为一个妓女无奈的悲凉,反映小凤仙决不仅仅是随波逐流的风尘女子,而有自己对世态炎凉的独到理解和对生活的追求。这段唱来真是如泣如诉、一唱三叹。第二段:“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这一段表现了,小凤仙对蔡锷护国运动的理解和支持,表白自己愿意一生追随蔡将军、愿做将军知音的情怀。这样,不仅把小凤仙这个人物刻画得非常完整,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影片的主题思想。李谷一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正值其艺术生涯的巅峰期,她的歌声直达听众心扉,是那样动人。我曾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听上百次也不厌倦。影片结尾处,小凤仙出狱,与蔡母和丫鬟回乡,在漂流的小船上她再次弹唱起这首《知音》,但突然的弦断使她意识到不祥的征兆,即蔡将军已然去世。此时画外响起女声小合唱《知音》,歌声朴实、委婉、深情,与李谷一的独唱有着不一样的艺术感染力。据说王酩在写这首歌的时候,加入了江南小调和昆曲的音乐元素,我不懂专业的音乐创作是如何进行的,但仍使我感到惊异的是,王酩怎么能从古老的昆曲中提炼出这么好的曲子。

   此后王酩还为数十部电影写了音乐,创作了多首电影插曲,像电影《武当》的主题歌《武当传奇》、中学生影片《红衣少女》的主题歌《闪光的珍珠》等较为有名。特别是《闪》这首歌,较好地把握住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了他们刚刚踏入人生的旅程这个阶段的所思所想,歌曲活泼、生动、朗朗上口,同时又给人以思索和启迪。80年代中后期,王酩的主要精力应该是放在电影《红楼梦》(6部)的创作上。我曾经在电影频道较为完整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也欣赏了王酩的作曲。应该说,王酩的作曲有一定特色,与电视剧版的(王立平曲)完全不同;同时对这部电影作曲也有较大难度,主要原因是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不仅十分成功,而且已深入人心。比较而言,还是王立平的电视剧音乐更能为观众所接受。不光音乐,《红楼梦》电视剧版也比电影版的影响大得多;如果说电影版的与电视剧版的《红楼梦》根本无法相比,也不过分。80年代中期之后,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王酩再也没有创作出一首如同他前期那样广受欢迎的电影歌曲。

  除电影歌曲的创作之外,王酩还为许多纪录片、电视片、电视剧、电视歌会写歌,其中不乏非常优秀作品,如电视片《有一个青年》中的插曲《青春啊青春》(曾入选80年“群众喜爱的15首歌曲”),纪录片《四川杜鹃花》插曲《可爱的杜鹃花》,电视剧《诸葛亮》主题歌《待时歌》,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曲《难忘今宵》,等等等等,特别是后者,已成为每年春节联欢晚会必有的结束曲,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还有创作歌曲《春天的钟》,经胡晓晴的演唱,好像获得过国际大奖。

  还值得一提的是,与许多歌曲作家一样,王酩也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合作者,他们是词作家凯传、歌唱家李谷一。在那个年代,3个人的名字常常联在一起,而被听众熟知。3个人相得益彰,共同漫步在当时中国歌坛的最高层。

   王酩先生到底写过多少乐曲和歌曲,几百部(首)?上千部(首)?可能没有人真正统计过。而我们真正能够知道、能够欣赏的,最多不过几十首吧?但这已足够了,足够使我们享受到这些隽永的旋律带给我们的那些难忘的记忆、美丽的心情、生活的感悟,也足够使王酩先生的生命在这些动人的歌声中得到延续、得到升华、得到长存。

  [注:本文作于1997年]

标签: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