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观概想》

爱百科 63 0

《新历史观概想》——人类原生进化历程主线及联想

  原发:

  作者:丁丁哥 2008/07/28

  引言:

  因为人类唯一从非洲诞生

  人类原生进化历程就只有由南向北一条主线

  因为主要只有一条主线

  北上遇气候变冷拼死回撞是人类历程的最大动力

  这就是新历史观

  旧唯物史观是动力来自原地和内部的狭义理论

  新唯物史观是动力源于迁徙和自然的广义理论

  (一)“浪涌”与“浪潮”

  人类从何而来,往何而去,这是人类历史观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由于我们过去的视野有限,以及过于偏向在人类自身内部寻找进化原因,导致了在历史观上实际还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事实上,人们一直没能把握:

  ——人类本身只是具备了进化的能力,而进化的结果却是全部的来自于与自然的相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自然条件,所以,所有的进化结果几乎都是唯一的。

  之所以说没有把握住,是因为其实达尔文早就说过,只不过人们一般只喜欢记住他老人家前面的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时喜欢忘记后面一句:“生物的所有进化都是为了适应自然”。

  这里先打一个比方:中国人多数不太熟悉大海,大海的海浪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浪涌”,一种是“浪潮”,两者间非常不同,所谓的“浪涌”指的是原地起伏的浪,其特点是每一个“浪涌”的起伏,只对周围几个“浪涌”有点波及,而“浪潮”则完全不同,“浪潮”是铺天盖地一浪压一浪,一浪推一浪,汹涌澎湃,潮涨潮退永无止息。

  过去人们历史观的认识,其实就是倾向于将人类历程看做是弥漫式的“浪涌”,因为人们因条件所限还看不见能掀起巨大“浪潮”的月亮,所以,人们习惯了总是站在“浪涌”表面或者钻到“浪涌”之下去寻找故事,所以,人们过去的认识,总是容易停留在一些局部的、狭小的、狭义性的认识上,比如:

  有人把进化差异的原因归之为因为欧洲天气寒冷,所以能够进化出优秀民族的一个小点,但其实欧洲的寒冷并不具有唯一性,南、北美洲都有高寒陆地;

  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有无海洋环境,但海洋环境更不具备唯一性;

  有人把原因归结为人种的原始差异,但实际上在体能方面,奥运赛场是基本均等的体能表现;智能方面,只要给足教育条件和环境,黑人也能竞选美国总统;

  即使是非常精准的阶级社会学说,也无法代替对整个人类进化历程的认识,因为阶级社会只是人类几百万年中短暂的一瞬,而且,阶级学说也没有唯一性,美洲和其它地方同样也有阶级社会,但为什么其进化的形态却是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人类原生进化历程的巨大差异?

  近年自然科学的一些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眼界。

  开启新历史观的钥匙其实只有两个字,这就是:“自然”!

  如果附加补充,能够根本影响人类历程的“自然”因素,起码还必须具备:1、影响力无比巨大;2、唯一性;3、影响因素确切的定向性。

  实际上,“浪涌”是发生在非、亚、欧大陆以外的主要进化模式,而“浪潮”却是发生在非、亚、欧大陆本身的主要进化模式。

  在新启的思维中,人类历程除了在非洲诞生和初步进化这段相对静止外,后面大致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可以称为“原生历程”,这是人类从非洲出发四散到世界各处的过程,而在这其中,经由非、亚、欧大陆到达北纬生存禁区边缘的一路,则是“人类原生历程主线”,这是人类由南向北迈向无人空间的过程。

  第二段可以称为“非原生历程”,这是人类从北纬的生存禁区边缘反向到全世界,这是人类迈向有人空间的过程。

  当我们把视线紧紧地盯住了“人类原生历程主线”的时候,我们开始有条件看清人类历程的真貌,我们开始有条件看到“浪潮”和其背后的月亮。

  而当我们能够正确的建立新历史观之后,以往旧有的历史观中的相当部分,可能将会被归入到相对狭义知识的范畴之中。

  (二)人类原生进化历程主线概想总图

  可能导致新历史观成立的新元素是近年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和成果:

  其一是:非洲赤道地区是人类唯一的诞生地。

  其二是:地球上存在着周期性的“大四季”骤冷年份。

  这两项具体成果本身并无惊天动地而且似乎没啥关联,但如果将之引入到人类原生进化历程,你会看到,第一个元素决定了——人类原生进化历程的主线是一个在非、亚、欧大陆由南向北的向上过程;而第二个元素则是决定了——人类在北进的过程中必须周期性的掉头回走,或者叫做“回归”,甚至可以说是“回撞”。

  “人类进化历程的主线是一个由南向北的向上过程”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和容易被接受,因为非洲赤道往南不远就是好望角,空间不大,往东、往西都是大海,空间更是有限,所以人类的原生进化过程,基本上就是在非、亚、欧大陆一直往北的过程,一直到北纬的高寒生存禁区边缘,这个过程我将之定义为“人类原生进化历程主线”。

  “人类在北进的过程中必须周期性的往回走”这句话可不得了,其中所含的杀气足以让所有人类都无比惊栗,不信你可以上网搜索,中国人遇到的上一次“大四季”是明末的气候变冷,这跟之后的清朝入主相互关联,再上一次是宋末的气候变冷,这跟之后的元朝入主相互关联,再往前的事就说不清楚了,如果按这里说到的两次推算,“大四季”应该是几百年可能会来一次,用这个再除以中国人类化石约200万年的历史,这“大四季”真是个了不得的数字。

  当然,这里说的两次,只是“回撞”得以成功的两次,在这期间,似乎应该还有其它“回撞”未能成功的事件曾经发生,如果能有完全的资料,可能“大四季”发生的频率会更为高些。

  由以上这两个新的元素决定,人类进化实际上是一个三角形模样的过程,在这个三角形里面:

  第一件事是一段相对静态的进化,也可看做只是台阶高低的标示,这是三角形的底边;

  第二件事是进化了就有能力往北走,进化一步往北走一步,进化一程往北走一程,这是海水的“涨潮”,这是“三角形”往上的斜边;

  第三件事是走着走着碰见“大四季”骤冷年份,前锋的人类无法生存只能倒回较低纬度,这是海水一泻千里的“退潮”,这引爆了非、亚、欧大陆特有的最剧烈碰撞,这是“三角形”向下的斜边。

  在以上“三角形”反复递进的过程中,人类不断的进化,不断的走向更高纬度,这就是人类原生进化进程的主线,这个过程只发生在非、亚、欧大陆。

  而在非、亚、欧大陆之上,乃至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唯有中国是“三角形”全程运作、连续运作和作用力最为巨大的国家!

  以上这几层意思加在一起,就是以下的“人类原生进化历程主线概想总图”:

  参与这个思考的主要有四个全新或需要重新认知的要素:

  一、人类在非洲赤道诞生的唯一性。

  二、人类原生进化历程主线一直向北的唯一性。

  三、地球存在着周期性的“大四季”骤冷年代,人类北上前锋遇冷必回;

  四、非、亚、欧大陆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越往北走越宽越广的地理特性,这也具有唯一性。

  这四大要素的组合作用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且完全符合达尔文的进化原理:

  1、其能量绝对最大,绝对超过任何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等对人类历程的影响;

  2、其结合地形地貌等只在非、亚、欧大陆发挥最大作用力,这正合了唯一性的法则;

  3、其方向一致的反复发作,则正合了定向作用的法则。

  由于以上这些要素组合爆发的周期,远高于人类个体的正常寿命,加上古代非常缺乏具体数据的记录,所以,过去我们很难知道这里面发生过的一切。

  按照达尔文主义,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进化)只能在自然中找原因,现在我们找到了。

  (三)概想总图的一些基本说明

  一、三角形的“A边”:

  一切都从上图中三角形的第一条“A边”说起。

  第一条“A边”包含着两层相连的意义,其中,第一层意义是人类在非洲赤道诞生,第二层是人类在那里基本完成了个体的进化。

  人类之所以在非洲赤道诞生的原因,可能首先是跟赤道没有冬季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可以原则的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1、没有冬季的是赤道这个区域;2、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是南、北回归线至冻土地带边缘的区域;3、冻土地带到极点是只有冬季的地方。

  人类是杂食性动物,在其诞生的初期能力还比较低下时,其最易取用的可能有两类食物,一类是植物性的,一类是水生的贝类,这两种都是静止的食物,完全可以取而食之,这两种食物非洲赤道都有,但水生的贝类要靠海才有,可能不是普遍的食物。

  所以,如果人类想要离开非洲,首先就要解决冬季没有植物性食物怎么办,有很多生物就是一直都没有进化出对付这个问题的能力,所以只能在非洲生存,另外一些则各有奇招,比如牛羊马进化到能够啃食树皮草根、蛇类和爬行类可以冬眠、一些虫类可以蛰伏等。

  谢天谢地,非洲赤道给了人类得以诞生的最好条件,无可置疑,“‘取’自自然”是最简单易行的生活,也是赤道地区独有的生活方式,即使人类是刚一诞生就具备应付冬季的能力,当时的人类可能还是会尽量只呆在赤道地区,不用技能、不用生产就能生活的日子实在是太惬意了。

  一直到现代,有的非洲土著仍没能完全接受以生产方式作为生活来源,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援非农业专家曾经介绍,有些当地人在参与播种后常会暂时性消失,而且说不定要到收成的季节才会回来,回来看看有没有玉米,这很明显就没有伺候庄稼生长的那种感觉。

  据地理研究的资料介绍,东非现在的干旱,是后期地质变迁有某些山脉隆起,其遮断了正常降水云系通路造成的,所以,当年东非的气候并无疑问。

  当然,地球上除了非洲还有其它赤道土地,但那是另外的问题。

  人类在非洲诞生以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初始进化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终点,应该就是开始能够应付冬季,或者说开始必须对付冬季了,人类跟其它得以生存的生物一样,都具有某种繁育的优势。

  这里特别应该强调:从人类诞生到开始可以走出非洲,人类可能已经完成了个体的进化,在这之后不管人类走了多远,人类个体的进化,包括体能、智能和其它生理变化等,似乎都并没再拉开明显的差异,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各地、各种肤色的人群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是体能方面的证明,而只要提供同样的教育和生活条件,黑人也可以参加美国总统竞选,这是智能方面的证明。

  人类这时的进化成果,起码是掌握了两件东西,其一是使用火,其二是掌握了石头,这是几乎任何一个旧石器遗址都能看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当人类繁衍已经占满了非洲赤道的前后,人类具备了条件走出赤道,再后来又再走出非洲。

  这是“三角形”的第一个底边,这是第一个进化水平台阶。

  二、三角形的“B边”:

  走出赤道,就是开始有了第一条“B边”。

  走出非洲往哪里走?由于非洲赤道往南不远就到好望角,往东往西都是宽阔的大洋……

  于是,人类开始了北上之路,每一条“B边”都是北上路途中的一段。

  人类走出非洲,就是走进了冬季(越往北走,冬季越长)。

  人类走出非洲,就是走进了生产(狩猎、渔获、畜牧、农耕等)。

  人类走出非洲,就是走进了剩余(剩余和积存是过冬和占有的前提)。

  人类走出非洲,就是走进了文明(开始有了社会分工的可能)。

  当然,也有人没有离开非洲,没有离开赤道,这些人类也在继续的进化着,但进化的步伐开始有了差距,有的人能应付更长的冬季、有的人能更好的生产、有的人面对着更多的物质、有的人开始可以担当社会的角色。

  任何不同的纬度,都有不同的难度,任何不同的纬度,都是不同的平台,总而言之,几乎一切都在北上中开始加速,几乎一切都在北上中开始拉开距离。

  ——可以是小到个人的饮食,零纬度的非洲赤道地区是原始的“什么都吃”,其可以是完全的“取自自然”;中纬度的广州保留的是进化过的“什么都吃”,仍是较多的取自自然,但有了较好的烹调;而到北纬的高端,则早就是主要以易于大量生产和储存的食物为主,几乎完全“取自生产”,可以完全“取自自然”与完全的“取自生产”,这已经是绝对不同的两个极端。

  ——可以是大到国家的形态,零纬度的非洲现在还有酋长部落的形态,而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是完备的大一统国家,在中国国内,北方地域对国家形态的依赖也比南方不知道强多少倍。

  本文所说的拉开差距,应该主要是指人文和社会等的进化,在这些方面,实实在在是明显的拉开了距离。

  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开始有了冬季的地方(广州市区往北几十公里就是北回归线),不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走到了这里,这里的冬季还很短,正常的年份很少有达到零度的时候。

  如果没有碰到“C边”,人类就将继续弥漫式北上,继续平平稳稳的弥漫式进化,这跟所有旧有历史观的解释一模一样,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家们不时钻到“浪涌”的水面之下,他们告诉大家,海面之下存在着高低不平,大海的“浪涌”是正常现象,哈哈!

  其实,地球上确实也存在着以“浪涌”形式进化的许多地方,但那都是非、亚、欧大陆以外的地方(非洲、亚洲有部分也是“浪涌”式),南、北美洲和澳洲的地方都很大,但弥漫式的进化,只能使那里远远的落在了后面。

  如果非、亚、欧大陆也是弥漫式进化,进化的结果怎么可能两样?

  但是,不管你准备好了没有,突然之间,非、亚、欧大陆的“C边”来了!

  一切都开始了更快的加速。

  三、三角形的“C边”:

  “C边”是什么?

  “C边”是大自然引发的一泻千里的人类“浪潮”。

  “C边”跟第三、第四要素相关,“C边”是人类北上进程中先导人群,因为遇到周期性“大四季”骤冷年代时的激烈回归撞击(以下简称“回撞)”。

  “C边”首先来自于“大四季”,所谓的“大四季”,就是说地球本身除了有四季的冷暖变化,还有周期性的气候变冷,这个 “大四季”现象,可能隔数百年爆发一次,也可能数十年一次,每次可能延续数年或数十年。

  由于“大四季”的周期间隔太大,过去没有被人引入到人类社会的相关思考中,而且我们过去的数百年主要是天气变暖的时期,人们烦恼的是气候变热,甚至归结为人为的造成变热,所以人们想象想不到什么气候变冷,包括我们的几乎所有社会学家们,他们的几乎所有论著都是变暖时期的成果,几乎都是变暖时期实证的成果。

  但是古代的时候,中国以北的游牧民族就常会遇到这种情形,草肥水美的牧场突然间了无踪影,大片大片的冬季牧场突然连年被超深的积雪覆盖,这些气候其实就可能都是现在讲的“大四季”。

  虽然,古代很少记录有气象和气候的具体数据,但现在“大四季”天冷已经被多个学界普遍关注,绝不是捕风捉影的闲谈,如有兴趣,请各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本文的正题不以展开气候证据为目的。

  那时的人类遇到大四季的变冷会怎么样?

  只要你已经离开赤道开始北上,特别是如果处于北上最前锋位置,不管当时到达的是高些还是低些的纬度,都是处于当时人类能力的极限边缘,如果这时遇到大气候变冷,这些人几乎无可选择的只能回归,而且是拼死“回撞”。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元朝之前的宋末对应着一个“大四季”,清朝之前的明末也对应着一个,而在这之前和之间,在人类多少万年的北上进程之中,“大四季”肯定已经发生过无数多次,拼死的“回撞”肯定也是曾经发生过无数次。

  影响力无比巨大!定向性非常明确!周期性非常肯定!

  以上这些就是“C边”,但“C边”还不止这些,第三要素本身不是唯一性的,气候变冷可能发生在全球,也可能发生在某一局部。

  完整的“C边”除了第三要素的作用之外,还要有第四要素的参与,而第四要素是威力无比的“大四季”超级放大器。

  第四要素的“超级放大器”是唯一的,其首先是地域大小的关联,非、亚、欧大陆陆地面积远远的超过其它陆地,这是第一层关联。

  第四要素的第二层关联是地域形状的关联:

  1、任何一个地域的地形,如果是越离开赤道变得越小,那它就可能是一个“C边”的弱化器,南美洲就是这样,幸好人类不是在南美洲的赤道诞生,否则人类将是长期置身于弱化器之中,南美洲不能成为进化的主流区域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那里的人类进化不是以赤道为起点,不存在由南向北的路径方向,这点请大家特别注意。

  2、如果是同纬度的宽阔,则是“C边”的滞停器,非洲赤道本身的情形就是这样,如果全世界只有非洲存在大块的陆地,那全人类现在可能离原始社会还不太遥远。

  3、而非、亚、欧大陆则不仅是无以伦比的宽阔,而且是由南往北急剧变大,所以它是无以伦比的“C边”放大器,任何一次“回撞”的高纬度起点区域,都比相邻低纬度的被撞区域更宽更大得多,其相关的人群体量总是非同小可的非常巨大。

  无可选择的“回归”或拼死“回撞”,以及它的规模巨大和越来越强,这些就是我们说的“C边”,而“C边”作用力在非、亚、欧大陆的唯一性,则是决定了人类原生进化历程主线的唯一性。

  以上是关于“A边”、“B边”和“C边”各自的基本叙述。

  四、“三角形”的基本运作:

  1、在有了“A边”、“B边”和“C边”之后,人类原生进化历程主线就有了第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可能出现在北回归线附近,而在这之后,则是每遇一次“大四季”,就可能在更高些的纬度新增一个或数个“三角形”,其它自然灾害等也可能造成人群异动,但其通常都是局部性,而且异动方向没有特别的定向规律,通常不会造成与“大四季”相比的效应。

  2、“三角形”有时可以是多路径并进,具体要看当时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而定,就人类北上的历程来说,可能是存在着三条自然的陆路通道(路径):

  三路中的西路,是从北非到西欧、北欧的一线,这里是不断有海洋隔断的细碎地形,任何直线往北的历程,都有在中途被一时阻断耽搁的可能,如果不是公元1200年成吉思汗的拼死一指,欧洲可能现在还会有很多堂吉诃德,那时他们离国家形态好像还有点遥远,现在被许多人一直推崇的所谓西方先进性,可能是在被迫采用国家形态后才真正起步,否则他们也不会被散手式的北欧海盗整整欺辱了300多年,这个思路待以后再继续思考。

  三路中的中路,是南亚、中亚一直往北的一线,这里的地形从喜马拉雅山一直往西,要不就是连绵的高原,要不就可能是古地中海的海域,往北的路径既不宽敞也不通畅,同样难以与主线的地位相配。

  三路中的东路,基本只有中国这个独立的整体,新历史观概想唯在这里独具全程、连续及作用力最强等特点,全程决定了中国很早就经受过低纬度的回撞,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也是中国能够成为文明古国之一的原因;连续决定了回撞对抗的进程极快,2000多年前,中国回撞对抗的主战场已经移至了广阔的北方,这也是解释中国南方一直相对冷落的原因;作用力最强是勿容置疑的,这可能是中国能在2000多年前就保有完备的国家形态的根本原因,凡不能保有统一的国家形态之时,中国人民就会在被回撞中感受无比悲惨的痛苦。

  3、新历史观概想将“国家文明”和“世界文明”做了一个界定,“国家文明”的标志是四大文明古国,其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形态的,二是高度文明的,这是人类历程在低纬度、中纬度达到的成果,高纬度国家都没条件列名;在“国家文明”之后,高纬度的文明成果应该不再限于国家之内,而应该在于普及国家形态,而普及国家形态可能就是“世界文明”,导致“世界文明”的动能可能来自于成吉思汗,这是已知曾经最强的“C边”之一,而这个“C边”的原点则应该是中国,成吉思汗是在能够和最大的国家形态搏斗并取胜的基础上,才开始撞向欧洲的,凡欧洲的人群,如果只能使出堂吉诃德的招式,则很难不被赶下大海。

  4、“三角形”与地理绝对的相关,余秋雨大师文明古国之行留下哀叹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埃及的北部是大海,印度的北部是喜马拉雅高山,都是北边没有正常陆地延续的地形,而北部没有正常陆地延续,也就失去了“三角形”继续递进的条件,结果,他们被留在了过去,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的领土覆盖南北,所以中国的文明得以全程前行。

  5、在纵列的方向,“三角形”形状的总趋势是越来越大,这表示着对抗规模越来越大、越演越烈,这方面起码有以下原因:a. 随着进化,人类个体和群体的能量越来越大;b. 地域越来越宽、越来越大,参与对抗的人群体量越来越大;c. 社会组织形态不断变大,直至最后出现以国家形态投入对抗;d. 越往北方越靠近生存禁区,“大四季”的伤害就来得越深;e. 越是“三角形”持续运行,其累积的能量必然越来越大……

  6、“三角形”的运作与国家形态的产生有关,前面印度和埃及是一例,国家的形态是在较低纬度“三角形”运作时开始产生的;前面讲的欧洲的情况也是一例;而本文正题之外的南北美洲、澳洲等地一直没机会被“三角形”所指,所以它们的国家形态基本没条件是原生态;由于中国是全程、连续承受“三角形”的最强递进,所以中国的国家形态出现的非常之早,甚至可能是远远超前于阶级演化的分段,这涉及到了国家的起源。

  (四)一些联想和重新思考

  在有了新历史观的概想之后,人类历史似乎有了参照气候和地理进行编年的可能,人类的、社会的、历史的、世界的等等认识,突然之间好像都成了有机的整体,如果新历史观概想的思维得以成立,一切过去在弥漫式思维中浮现的旧有景象,都可能渐渐淡出人们的头脑,一切重大以及人们感兴趣的问题,都值得重新进行思考:

  (未完,待后续)

  附:本文相关博文

  《统一有什么好?》(2009-07-21)

  

  《拾取是人类初始迁徙之本》(2009-06-27)

  

  《人类三肤色区隔新探》(2009-06-12)

  

  《将历史立起来》(2009/05/23)

  

  《重新认识国家的起源》(2008/08/01)

  

  《重新认识日本》(2008/09/03)

  

  《山东特殊历史作用点滴》(2008/10/19)

  

  《奴隶社会新思考》(2008/11/01)

  

  《全面才是达尔文》(2009/03/28)

  

标签: 历史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