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岳家军所向披靡,岳飞被奸人害死时,为何岳家军一言不发?

爱百科 57 0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人人皆知,而岳飞也不负母亲期望,甚至为了南宋贡献出了他的一生,包括他的血肉和灵魂,当完颜兀术不遵守盟约转头攻宋时,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如同一支离弦的箭,气势汹汹地奔赴战场,不达目地不罢休。

  他带领的岳家军一路挥师北伐,将失去的郑州、洛阳等地悉数夺回,又紧接着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正是所向披靡之时,可秦桧心中却只想求和,不断向宋高宗进各种谗言,最终,岳飞被连下的十二道“金字牌”退兵旨意召回。

  召回之后,岳飞又被陷害致死,在他死后,民间流言四起,而传闻中“军令如山”、“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岳家军诸将士却一言不发,这是为何?是传闻不属实,亦或是报仇无门?

  岳飞和赵构的纠缠

  从宋史上来看,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的性格有个分水岭,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不少赞誉,但自从北宋靖康元年之后,他就向后期的宋高宗靠拢了,这年,金国一举灭了大梁,士气高涨之下,又围了开封府。

  当时那种情况下,赵构作为亲王,只能暂时以人质的身份留在金兵军营中,被解救出来后不久,当年的那个冬天,金兵又把开封府围了。

  赵构此时得以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位,但他却首次表现出惧金,他本该听从宋廷的命令救援京师,却跑去了北京大名府,后又移至东平府。

  在此之后,他就一直没和金兵有过什么正面交锋,除了跑就是跑,只有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能短暂启用主战派,例如岳飞、韩世忠等。

  就是这样的君王,却出了一个尽忠报国的岳飞,岳飞报效国家的心从年少起就埋在了骨子里,曾经几从军,最终死在了尽忠的君王手中。

  首次从军是岳飞少年时,他抱着国家复兴匹夫有责的心情从军了,从军期间大大小小打了不少战役,从未退缩不前,直至得知父亲病故,他才离开军营回到家中守孝。

  再次从军是孝期结束,岳飞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军营,一回去就和金国厮杀了起来,他满怀热血,一举攻破太原和平定,大快人心,但之后,他又顾及妻子一个人要照顾年迈的母亲,还要抚养他们的孩子,心中不忍,于是回家。

  回家之后,岳飞看到满街的敌军嚣张至极,毫无人性地以戏耍的姿态杀戮着手无寸铁的百姓,他内心痛极,但一边是国家,一边是小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焦灼难安。

  此时,岳母怎能不知儿子心中所想,她也不愿意绊住儿子保卫国家的脚步,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岳母刺字,她在儿子后背刻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亲自送岳飞去往战场,但这寄予着一位母亲厚望的四个字,不曾想会断送儿子的性命。

  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正式即位,南宋诞生了,而赵构这位在金军营中当过人质的君王,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和,要避战要南迁。

  当时的岳飞官职还十分低微,但尽管如此,冒着触怒龙颜的后果,将夺回失地的想法上书说了出来,不出意外,宋高宗不仅丝毫没听进去,还斥责他“小臣越权,非所宣言”,在这之后更是被革除军籍,踢出了军。

  遭受这遭,岳飞毫不气馁,多方辗转遇到了他的伯乐——宗泽,他带岳飞学习兵法,研究阵法,并且他虽然是进士及第,乃为儒将,但他报国之心不减,直至死前还在说过河,这里说的过河就是指黄河,黄河那边就是北边,即宋朝沦陷的国土。

  而这段在宗泽身边学习的经历,让岳飞离真正的大将风范更进了一步,他在之后和金兵的对抗中始终在前线作战,勇猛更胜从前,并多次击败敌军。

  名将陨灭,岳飞之死

  终于,在金人撕毁议和协议后进攻南宋之时,岳飞将当时由完颜兀术带领的金兵打得节节败退,甚至金人还退还了刚攻下来的开封,恢复国土的心愿即将成真,但也就是在这时,宋高宗听取了秦桧的谗言,命令他班师回朝。

  岳飞见此还是想再度争取,可是宋高宗一天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命他回朝,最终他还是没有抗住压力,乖乖回朝了,可即使如此,他生命的倒计时也已经开始了,回朝之后,秦桧一再进言岳飞不听君令、有谋反之心。

  岳飞辩解不成,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入狱,并死在狱中,一代名将就此陨灭,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岳飞最终还是乖乖回朝了,宋高宗赵构何必非要置他于死地?

  难道是因为岳飞功高震主?岳家军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就连敌对的完颜兀术都给出了颇高的评价——“撼山易,憾岳家军难”,赵构会怀疑他拥兵自重也很正常,毕竟岳飞的军队战力非凡,他本人还颇得民心。

  可如果只是怕岳飞起兵谋反,为何不等国家一统之后,再来一招“狡兔死走狗烹”?等到他毫无利用价值再来一招“杯酒释兵权”又有何不可?一国之主,难道连这点算计都没有吗?

  前面说到赵构面对金军一直都是采取逃避的态度,只有在被逼无奈之时才会启用主战派,所以当岳飞即将收复国土的时候,他一点光荣的感觉都没有,而是变得畏手畏脚,害怕这只是短时间的胜利,害怕金军发起反攻,导致他所谓的“和平”不复存在。

  赵构一心议和的态度,从后面岳飞死后,赵构不仅议和了,还把收复的国土“还了回去”的做法可以看出来,而这刚好和秦桧割地、称臣、纳贡的政策不谋而合,可谓是刚好成全二人的荣华富贵,谈何收复国土?

  故此,岳飞之死不仅仅是秦桧等权臣的撺掇,而是畏缩的君主借了臣子的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正是因为皇帝和奸臣的想法不谋而合,“莫须有”罪名才得以成立。

  威名赫赫的岳家军,面对主帅岳飞的死,为何一言不发

  当时,岳家军的正规名字并不叫岳家军,只是因为那时的习惯性叫法,都是以统帅的姓来叫,而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共有十二支队伍,其中踏白军、游逸军和背嵬军这三支是岳飞的亲军,在这三支亲军中,又以背嵬军为主力中的主力,类似于现代的敢死队、突击队。

  打赢过不少战役的岳家军,兵力强劲、治军严明,素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纪,旗下有王贵、张宪、岳云等实力强劲的将领,最关键的是他们对岳飞十分拥戴,对岳飞发布的军令也是令行禁止。

  而就是这样一支军队,主帅被贯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他们都无动于衷吗?为何不为其伸冤?

  宋高宗能当上皇帝,该有的帝王心术是一点也没缺,早在岳飞声名四起的时候,就开始防备岳飞拥兵谋反,所以他开始悄无声息地往岳家军里面塞入他自己的人,换掉一些拥戴岳飞的将领,慢慢蚕食岳家军。

  这样的做法,一开始只是想在岳家军中安插自己的人,要刻意制造一些不同的声音,以防止岳飞一家独大,而岳飞其实内心也清楚,但他始终抱着“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想法做事,更是要借此表达自己的忠心。

  偌大的岳家军就这样被慢慢蚕食了,直至岳飞被捕那刻,岳家军早已“名不副实”了,那些跟随岳飞一路北伐的将领,已经全部换成了赵构的心腹,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如同之前的岳飞那样,能做到越级上报的,纵观宋史也只有岳飞这样做过。

  这样还不够,赵构还把岳飞的幕僚全部遣散,对于那些表明对岳飞誓死忠心的都被斩首,以儆效尤,一番操作之后,“军魂”都被拔除了,最后剩下的只有一群披着岳家军名号的莽夫,他们只会打仗,就算有想为岳飞平反的心,也没有那个能力。

  故此,光有名号,却无内里的岳家军,早就不再是以前的岳家军了,谈何为岳飞平反冤情?而就算如此了,赵构依然不放心,他将岳家军打散,派往各个地方,至此,世上再无岳家军了。

  岳飞虽死,精神长存

  宋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了冤情,自此,秦桧的铜像日日跪在岳飞墓前忏悔,而岳飞的精神不灭,在无数个“危急存亡之秋”,总有人想起这位爱国英雄,总有人能被他的《满江红》激荡热血,抵挡一次次外族入侵。

  时至今日,岳飞那“怒发冲冠”的英姿虽未亲眼所见,但那种气薄云天的豪情壮志穿越千年,依然能感染千年后的人们,在每个民族存亡之时,总会有无数个“岳飞”站出来保家卫国,一往直前。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