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像西方一样推行殖民?是因为文化不同吗?

爱百科 153 0

郑和搞过,只不过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甚至也可以说朱棣也搞过,只不过被后来的宣德皇帝放弃了。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像西方一样推行殖民?是因为文化不同吗?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永乐命郑和率领27800多人出使西洋诸国。1405年7月11日,舰队自刘家港扬帆起航,经刘家河出长江口,然后“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

郑和的首站是占城,此时占城正受到安南权臣黎季犁的侵略,郑和的首战就是永乐皇帝对东南亚的计划中的第一步。随后明朝永乐皇帝就于永乐四年七月(1406年8月)命总兵官征夷将军成国公朱能率大军讨伐安南。

郑和和他的舰队在占城一直呆到永乐四年五月(1406年5月)才继续向南出发,郑和在占城呆了10个多月,协助占城抵抗安南的进攻,只到明军正式进攻安南,郑和才走的。

郑和来到爪哇岛,遇到了挫折。

然后到了旧港,郑和在旧港灭了陈祖义海盗集团,并在旧港成立旧港宣慰使司,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华侨),这是永乐直接册封的。设立宣慰司必须要皇帝的同意,郑和只是执行者,可见永乐皇帝到底想干吗。

而施氏对其它国家称自己为三佛齐国,对明朝则称臣。

旧港宣慰使司的设立,明政府在旧港设立宣慰使司,填补了当地的权力真空,旧港遂成为明朝海军的一个大型海外军事基地和补给站,在平时和战时为海军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同时,南洋也因为宣慰使司的设立而全部纳入到明朝行省疆域范围之内。虽然大部分是间接的。但若永乐计划通,后来皇帝坚持这一计划,整个南洋地区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永乐的“南洋计划”郑和,这个大航海家曾对后来的洪熙皇帝说过他对海洋的理解;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话是多么具有战略眼光啊,可惜明仁宗不听,让郑和停航5年(千载不逢的机遇)。

这名话也可以说是永乐皇帝对南洋的理解,也正因为永乐皇帝有这种雄心,他才支持郑和在他在位内,下西洋六次。

郑和在永远年间率领舰队横扫南洋,明朝在南洋的威望一时无二,同时永乐还积极给南洋各国撤币——就是大明宝钞,也就是间接鼓励南洋各国来朝贡。

在1411年和1424年明朝致马六甲的文书中,有40万贯和30万锭的记载。1415年赐给琉球1.5万锭,1417年给苏禄1万锭,1431年永乐皇帝给郑和钞10万贯以便在海外分发。这还是部分记载,都是纸币,真实的更多。

洪武永乐年间,明朝还没对纸钞乱搞,所以这些纸币的信用很好,几乎可以与等重量的白银相兑换,再加上易于携带,因此海外诸国也乐于接受纸币。

而接受纸币的国家在用它来购买中国商品时,又必须按照明朝政府人为制定的不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易,用高于中国国内市场十几倍的高价购买中国商品,这是明朝政府实行的垄断高价(简化版“美元”收割南洋)。

而明政府可以用这些“纸币”购买这些国家的大宗奢侈品和高附加值商品(如白银、黄金、香料等),这就是垄断低价。

所以郑和那句话“欲使国家富强……取财富之海……”,是不是很有道理。

而且郑和第一次到爪哇岛时,当地酋长杀了明朝170人船员,郑和去征讨时,酋长表示愿意用6万两黄金赎罪,虽然永乐只收了一万。可见南洋是有多富。

而且海军的起源是海上贸易,海军的建设与发展构大部分靠的是海上贸易利润。

而明朝封闭海上贸易,自身的造船业与海军也根本无法正常发展,落后于时代是迟早的事。

永乐的第一步出事了——安南郑和走后,留下了足够多的舰队供征讨安南指挥官的使用。

明朝征服安南,永乐四年七月(1406年8月)出征,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置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将安南纳入版图内。

然后安南一直在反叛中,虽然明军一直在取胜,可叛乱一直没停。永乐的第一步卡住了。

比如征夷将军张辅在永乐九年1411年8月6日),张辅在月常江击败敌人。十一月癸亥(1411年11月21日),又败敌于生厥江。永乐十年(1412年9月6日),张辅率300艘战船在神投海击败拥有400艘战船的安南武装。“生擒伪翊卫大将军陈磊、龙虎将军邓汝威、黎目,金吾武卫、威卫、宁卫等将军校尉……等七十五人,及其余从贼千余人。战溺死者无算,’贼党阮师等望风弃溃。”

永乐十八年(1420年1月18日),李彬在磊江打败了反抗武装的首领黎利,迫使其向老挝逃去。十月(1420年11月30日),李彬派遣指挥使方政深入老挝境内再次打败黎利。

然后使明宣宗在宣德二年(1427年)宣布从安南撤军,不打了。

明军在安南打了二十年,完全陷于安南游击战争的泥潭,耗费了大量国家金钱,而安南反抗武装却没有被消灭的迹象时,明宣宗只得撤军。与后来美军在越南的遭遇一样。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像西方一样推行殖民?是因为文化不同吗?

明宣宗为了国内压力,从安南撤军了。便更严重的问题随之后产生,那就是安南的独立导致明朝的威信在海外急剧下跌,海外诸国遂产生轻慢之情,向明朝的朝贡也不再积极,朝贡贸易快要解体。所以宣宗在宣德五年六月(1430年6月),组织了明朝海军的最后一次西洋远航,以弥补从安南撤军对明朝海军和帝国威信造成的巨大损害。

但损害已经成形,永乐建立起来的朝贡体系已经崩溃,中国失去历史的机遇。

从此海外的海盗与走私日益猖獗,但整个中国仿佛是一座孤岛,等着某人给它一棒。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