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别名公孙起,白氏名起,秦国郿邑(今陕西眉县长兴镇百家村)人,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257年农历十一月。
白起,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秦昭王时期秦国著名战将。白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中国历代兵家"代表人物",因每战必灭敌有生力量,故被冠以"人屠","杀神"之称!在秦昭襄王征战六国时期,白起通过不断削弱各国军事力量,立下赫赫战功,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白起是继孙武,吴起之后的又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共称战国四大名将,并名列武庙十哲。
白起生平
白起出生在秦昭襄王时期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经非常强大,祖上原本是秦国的贵族,但到他这里却变成了普普通通寒门。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后来的军事成就,相反,青年时期的白起就已经开始为秦开疆扩土,征战四方。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白起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被当时的国相魏冉看重并推荐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霸主,一直贯彻商鞅变法的国策,在军事上推行军功爵制度;不再以家族地位作为当官的第一标准,而以才华、能力、对国家贡献作为标准。任何人,只要是士兵,无论是谁,什么家庭,只要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就可以获得爵位。爵位的高低,由杀敌数量作为封赏依据。封赏标准是:杀一个人,可以获得良田一顷,宅子一处和仆人一个;杀的敌人越多,爵位越高。这一政策的执行,让一大批寒门子弟争先投军,在战场上为秦国开疆扩土,以军功换去功勋。因为这一政策的执行,让他们相当于和贵族子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有能力,有才华,就能在战场立功。通过功勋,实现自己的理想。
秦国这一政策的贯彻执行,让秦国的国力,军事力量远超其它六国。白起也不例外,因这一项政策, 凭借自己的出色军事才能,开始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秦国第一战将。
功勋介绍
在白起辅佐秦昭襄王时期,为秦国屡立战功。秦、魏韩(魏国和韩国)伊阙之战,白起以韩、魏一半不到的兵力,大败魏、韩二十四万联军,为秦国东进扫清障碍。秦、楚鄢郢之战,带领秦国军队,大败楚国,让楚国从此失去单独抗衡秦国的能力。秦、赵长平之战,灭杀赵军45万兵力,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白起因功,被封武安君。后期的白起功高盖主,又得罪了应侯范雎,遭到了范雎在政治上的攻击,不断被贬。于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秦昭襄王赐剑,赐死于杜邮。
伊阙之战
白起自十六岁从军开始,便立志成为一代名将。年轻的时候,白起凭借自己的勇猛,在战场上不断杀敌立功。公元前294年,终于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左庶长。庶长是官职爵位一体,秦国的军职共有二十级,白起为第十级。同年,秦昭王派兵攻打韩国,大将向寿夺取了武始(今河南省武安市南),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今河南人伊川县南)。白起开始崭露头角。
此时的白起还很年轻,却战功卓著,正好被当时的国相魏冉注意到了。魏冉是昭襄王的舅舅,宣太后的弟弟(当时的昭襄王比较年轻,实权掌握在宣太后手里)。魏冉虽然是国相,权利也很大,但作为外来者,经常受到秦国本土贵族当权者的排挤。魏冉在政治书已位极人臣,而军事上却几乎空白。因此,魏冉迫切希望有人可以在军事上可以帮他一把。魏冉也时常招募一些青年才俊,收归己用。刚好,在韩国打仗的年轻将领白起,年纪轻轻,军功累累。魏冉注意到白起是个军事人才,于是就把白起拉拢到了自己门下。白起自然也迫切的希望被秦国高层关注到,以此获得机会。所以当得知国相赏识自己的时候,自然也是非常开心的。白起很珍惜这个机会,跟魏冉常有书信来往,慢慢的,白起就得到了魏冉的重用。
公元前293年,秦国在夺取了武始和新城之后,韩国派出使臣向魏国求救。秦国本就是魏、韩两国共同的敌人,同时他们又是盟军。所以,在收到韩国的求救之后,魏国并没有作壁上观。魏王派出当时的大将公孙喜,带领军队出兵救援韩国。在魏、韩两国倾全国之力抵抗秦国的同时,东周也派出人马,加入魏、韩联军阵营。
战争中期,因为联军兵力本就比秦军多,且联军扼守崤含,直接阻碍了秦军东出,秦军和联军陷入僵持。
正当战事焦灼之时,国相魏冉向秦昭王推荐了白起。有国相的引荐,白起便被秦王升为左更,前往前线,接替了原主将向寿的职位,成为了秦军新的主将,在伊阙与魏、韩、东周联军在伊阙形成了对峙。
然而,白起带领的秦军,兵力不足联军的一半。而伊阙位于洛阳以南,地势险要,是秦军东出的必经之路。兵力不足,地理位置重要,最终却让这位年轻的将领一战成名。
战斗开始之初,白起根据战场情况,敌我优势做了详细的分析。白起并没有立马和联军进入决战,而是采取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术。兵力部署上,为了迷惑韩军,好派主力进攻魏军。于是白起便把兵力分为两部份;首先,部署部分兵力对阵韩军,摆出一副立马要对韩军进攻的阵势,让韩军误以为,秦军要进攻韩军。韩国军队并不知道虚实,也误以为秦军要攻打韩军。所以,在对韩军上,秦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住了整个韩军。而秦军的主力则被白起偷偷抽调,长途奔袭,绕到了联军后方魏军所在的位置。到达魏军后方后,白起突然下令,向魏军发起进攻。而魏国军队此时毫无防备,面对突然袭来的秦军,部队乱作一团,个个惊慌失措,毫无战意。而后,白起率领秦军继续出击,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和后方留守之军,一步一步的把魏国军队逼至伊阙山的险隘地区,连阵型都无法成型。士兵们纷纷各自为战,逃的逃,跑的跑,魏军迅速溃败!
魏军惨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韩军这边,韩国士兵们得知魏军大败,军队瞬间慌乱不已,士气严重受挫。很快,韩军的两翼遭到了秦军的夹击,迅速溃败。白起乘胜追击,并最终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灭杀韩、魏士卒24万,俘虏了魏国大将公孙喜;夺取魏国城池数座,又度过黄河,攻占了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大部分地区。最终韩、魏为了平息战争,不得不割地求和。
经过伊阙之战,韩国精锐损失殆尽,魏国元气大伤。白起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在伊阙,一战成名,因功被秦昭王升为国尉。次年,秦昭襄王为了秦军东出崤含,再升白起大良造,并命白起进攻魏国。白起带领秦军,先后夺取魏国六十一座城池,为秦国东出崤含奠定了基础。
鄢郢之战(鄢:楚国陪都,郢:楚国国都。鄢、郢对楚国意义重大)
伊阙之战,秦军大胜,秦昭襄王想继续南进,蚕食楚国。楚国经历过丹阳和蓝田之战后,国力大降,根本无法和秦国单独对抗。秦昭襄王写信给楚顷襄王说:我要率领诸侯,来跟你一争高下,你准备一下迎战。楚顷襄王一看到信,瞬间惊慌失措,立马回信讲和,并娶了秦国的女人。此后几年里,楚顷襄王都会跟秦昭襄王政治面谈,以此表示愿意臣服于秦国。
直到秦、楚之间发生鄢郢之战,此时的白起因功被升任为国尉。升任国尉后的白起,为秦打过大小数场战争,无一败绩,且全歼敌军。此时的白起已经是名震诸侯,各诸侯对白起更是闻之色变。此时的秦国,已经获得了楚国大量的土地,楚国对秦国畏惧不已。
然而,在公元前281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楚国几乎经历了灭顶之灾。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一年,楚国出现一位善于用小弓射大雁的纵横家,楚襄王得知之后,便召见了此人,请教他关于射箭的技能。
楚襄王说:你是怎么用小弓箭射大雁的?这个人的回答是:我只是一个喜欢射小鸟、小雁的人。当然这也是小弓的作用,并不值得大王您召见!另外,楚国地广民殷,以大王的雄才大略,肯定不懈于这些小鸟小雁(暗指小的诸侯国)。而当今最大的鸟当属秦国,但秦国不能凭一箭射之。当今的秦国背面靠大陆,面向东方屹立,正面对着韩、魏两国,左边紧挨着赵国的西南面,右边则紧挨着楚国的郢都。秦国狼子野心,一直以来都妄想吞并六国。并且秦国兵强马壮,地理优势又比较明显,可见秦国非一箭可以射掉,而是需要依靠各诸侯国共同的力量。
楚襄王听了他的一番话之后,彻底激起了他愤怒。让他想起了他的父亲楚怀王,而楚怀王就是被秦国欺骗,客死秦国的。于是楚襄王便派出使者,出使各诸侯国,重新签订合纵条约,以便共同讨秦,抗秦。此时的楚王想联合齐、韩两国,共同出兵讨伐秦国,同时又想图谋周朝。周赧王得知之后,立马派武公前往楚国,并成功游说了当时楚国的国相昭子。楚相昭子觐见后,分析利弊之后,楚王才放弃图谋周朝的计划。
而此事却走路风声,被秦王得知。秦王本就是个杀伐果断,有雄心壮志的君王。秦王听说此时之后,决定先发制人,进攻楚国。于次年,秦王命大将司马错,带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在蜀郡补充兵员,攻打楚国。秦军一路高歌,很快便拿下了楚国的黔中郡。楚王被迫,割让了上庸、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以求休战。秦国得到楚国献地之后,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些地方,便就把大量的人口迁徙至此。不过,秦国拿下了楚国的城池,却并未就此罢休。面对这一次楚国对自己的的挑衅,秦王准备给予狠狠的打击,以此告诫诸侯,不要挑衅秦国。秦国的想法是:既要让楚国没有力量继续挑衅秦国,还要让楚国彻底放弃与秦国作对。
于是,在公元前279年,秦昭王命白起,再次领兵进攻楚国。此时的白起已被升为大良造,早已威震四方,让诸侯国闻风丧胆。各国皆知白起不仅精通兵法,而且凶猛残酷。也正因为各诸侯对白起的畏惧,所以让楚国很难得到他国的援助。所以当得知白起率军攻打楚国的时候,楚襄王就显得特别害怕,但又不得不面对。
白起分析了两军优劣之后,决定带领数万军队,顺汉江而下,快速出击,直到楚国政治中心的策略。白起的部队顺江,快速攻取两岸重镇,并在汉水两岸掠取粮草军需物资,出其不意的突入楚国境内。
进入楚境之后,白起为了鼓舞士气,一路烧毁桥梁,船只,让秦军毫无退路,以表决一死战的决心。而楚军,是本土作战。本土作战,就会顾虑自己的家人因战争受到伤害。因为这些顾虑,所以在战斗意志上就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的楚军,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秦军在白起的带领下,一路告捷,很快就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今湖北襄阳北),借助邓的优势,直达楚国陪都鄢(今宜城东南)。鄢城距离楚国国都郢都很近,又是护卫楚国国都的重镇。所以楚国早已派出重兵把守,企图在此阻止秦军的南下之路。
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军,楚军知道,远征之军,必然疲劳无法持久。于是楚军主将便决定与秦做持久战,以此来消耗秦军。而秦军也确实在鄢遇到了入楚以来,最顽强的抵抗,秦军与楚军在鄢相持不下。而白起精通兵法,自然知道,孤军深入是不宜做持久战的。面对想打持久战的楚军,白起开始重新评估战争策略,分析优劣,地势等因素。白起最终想到了用水攻。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流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秦军在楚西面百里位置修筑堤坝蓄水,又修建长渠直达鄢城。当水蓄满之后,白起便下令秦军开堤放流,水很快就进入鄢城。鄢城被水攻破,淹死了十几万城中的百姓,尸体横七竖八,惨不忍睹。
白起拿下了邓和鄢城之后,郢都的大门相当于彻底敞开。白起决定在此修整部队,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而后,又将秦国的罪犯迁徙到了邓,鄢两地,以为下一步进攻做准备。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白起为了扼制住长江,截断郢都和西面巫郡的联系,便领军迅速攻打西陵,并很快就占领了西陵。此时的对战形势对秦军来说是一片大好,而对楚国来说则是危机四伏。秦军占领西陵扼制长江,犹如在楚国腹地,深深地插入了一把让楚国无法拔掉的大刀。
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整理部队进攻郢都。入楚以来接连胜利的秦军士气如虹,势如破竹,迅速攻下了楚国国都郢。攻下郢都之后,秦军还烧毁了楚国先王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而后继续向竟陵进军(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军兵败之后,楚襄王被迫向东北方向溃逃,逃至陈(河南省淮阳县),并被迫迁都于此,以求自保。
楚襄王迁都之后,聚集了近十万的武装力量,夺回了被秦占领的15个邑。但此时的楚国,经过秦国一连串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永远的失去了和秦国单独军事对抗的能力,直到灭亡。白起因鄢郢之战,被封武安君!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秦、赵之间因上党之争,而爆发的大规模战役。从秦国出兵到赵国割让上党,共历时三年。最终以秦国获胜占领长平,并坑杀赵军约四十五万。
事件起因
公元270年,秦国派军,想长途奔袭,绕过韩国攻打赵国,被赵国大将赵奢在阏与打败。这是秦国自攻打六国以来,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而在此之前,秦军几乎无败绩。
此时,魏国人范雎来到秦国,觐见秦昭王。范雎向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军事策略。秦昭王分析过范雎的策略之后,接受了范雎的的建议。决定先进攻魏国,转而攻韩。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并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切断了韩国和上党之间的联系。韩桓惠王知道后非常害怕,深怕秦国继续发兵攻韩。于是便派出使臣,出使秦国,表示愿意将上党献给秦国。但上党守将冯亭,因为秦一直以来的残暴,厌恶秦国。并且未战而降,冯亭不甘心。而如果不降秦,必然引来秦军的攻打。冯亭深知,一个上党郡,是不可能抵挡得了秦国的虎狼之师。那么上党郡就必须有一个强大靠山,而能做上党郡靠山的,只有赵国,目前也只有赵国有有能力在军事上对抗秦军。另外,如果赵国接受上党郡,意味着韩国的危急也将得到转移。于是冯亭便召来部下商议,并告知部下,要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借用赵国兵力来抵抗秦国。但如果赵国接受了上党,秦必然会对战出兵;若秦出兵赵国,赵国则必然跟韩国联合。如果两国联合,那对抗秦军的胜算便会更大,同时韩国的危急也能彻底的转移给赵国。
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收到降书之后,和平阳君赵豹商议之后,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平阳君认为,这是韩国想将祸事嫁祸给赵国的计谋,想把秦国和韩国的战争变成秦国和赵国。平阳君说:如果接受上党郡,的确可以短暂的获得上党十七座城池,但也会因此引来秦国军队的攻打。由此,则接受上党郡祸端将远远大于上党郡带来的好处。
听完平阳君的分析后,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并不认可。他认为,以赵国的国力,军事力量,完全有能力单独抗衡秦国。于是,又召来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此时。而他们则认为,应当接受它。平原君赵胜说:发动百万大军,经年累月都未必能夺下一座城池,而今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得上党十七座城池,不要白不要。何况,我们赵国作为七雄之一,东方强国,军事力量一样很强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坐享其成的十七座城池,这种大利,绝对不能错过。
赵王说:好是好,但是如果我们接受上党,秦国必然愤怒,若因此秦国派白起发兵攻打,谁可以抵挡?平原君说:廉颇可以与之对抗,别的将领确实很难与白起争锋;但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方面,也许廉颇不如白起,但是固守,足矣!
另外,秦国都城咸阳,距离上党距离足有千里;而赵国都城邯郸距离上党则只有数步之遥。面对劳师远征的秦军,大将廉颇足可胜任!
公元前262年,赵王正式公开,接受上党,并封上党原守将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接受上党土地,同时命大将廉颇驻守长平。
秦国知道之后,面对赵国的虎口夺食,愤怒不已。公元前260年春,秦军命大将王齮(即王龁),率领军队,夺取上党,进而向赵国进发,长平之战,正式打响。
据史料记载:赵国军事主将廉颇,在长平一共布置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
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似乎曾作过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所谓“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结果没有成功,“秦又攻其垒,……夺西垒壁”,终于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西垒壁(一作西长垒)完全陷落。
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不利,损失很大。廉颇重新分析敌我态势,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就坚守策略而言,廉颇的策略是正确的。无论秦军如何进攻,都无法突破丹河防线,秦军和赵军行程对峙,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也是损兵折将。
反间计
而另一边,面对接连战败而又固守不出击的廉颇,年轻气盛赵王早已恼羞成怒,赵王并没有想到,战争事态会到如此地步。另外,就秦国和赵国的实力对比,差距明显!就国力而言,赵国的国力差不多是秦国的三分之一,赵国在军需供应上已经出现了问题。另外由于之前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让赵王抱有侥幸心理。赵王觉得,赵国的军队主动出击是有机会打败秦军,于是赵孝成王便心生撤换廉颇的念头。恰巧这个时候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重金在赵国行反间计,散布谣言说:秦国怕的是赵括(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而不是廉颇,;廉颇很好对付,你看,将军对阵以来,廉颇接连战败,现在连应战都不敢,只敢闭门固守。
两军换将
赵王本就因为廉颇接连战败后固守恼怒不已,一听到谣言便信以为真,不加分析便决定找人替换廉颇。此时的李牧比较年轻,还在边境抵御匈奴,且尚无功绩;乐毅刚投奔赵国,未建寸功,也还没得到信任。于是,赵王找来了赵奢之子赵括,问赵括:如果让你接替廉颇,对阵秦军,你能不能嬴。赵括说:如果对方将领是白起,我或许打不过。但如今秦将是王齮,王齮只是廉颇的对手。如果让我对阵王齮,胜利自然不在话下。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劝阻赵括和赵王,无果。最终,赵王命赵括,率领二十万援军,接替廉颇成为长平之战赵军主将。这是赵括人生第一次带兵打仗,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
赵括接替廉颇之后的,更换了很多基层将领,同时改变了之前廉颇固守的打法,主动出击秦军。
秦昭王得知赵括替换廉颇之后,兴奋不已,因为这是秦国彻底打垮赵国的计划之一。为了能彻底打垮赵国,秦昭王立马暗中任命白起(当时白起已经60岁)接替王齮,成为秦军的主将,王齮则做副将;同时让军中严格保守秘密,违者以军令杀之。
赵军大败
赵括无论是战斗经验,还是军事能力,跟白起都不是一个档次。白起上任之后,命令军队主动出击赵军,秦军则一路假装败退。赵括并不知道,此时秦军的将领已经是白起。而自己任主将之后,一路上接连告捷,年轻气盛的赵括有些得意忘形,毕竟廉颇为主将与秦军对抗就没有胜利过。赵括带领军队一路乘胜追击秦军,直接追到秦军营地之后,赵括再也无法前进分毫,此时的赵括依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白起的计策!
而此时的白起,见到赵括已经带领赵括进入自己设下的圈套,立马命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精锐部队,突袭到赵军主力的后方,切断了赵军的主力与辎重部队的联系;同时又命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插入赵军与秦军营垒之间,将赵军一分为二,把45万赵括分割包围起来。此时的赵军成为两支被孤立的队伍,并切断的赵军的粮草补给线,让赵军孤立无援的同时又断了粮草补给!
白起见计成,不断率领轻装精兵,对赵军发起攻击,赵军不断败阵,损兵折将。此时的赵括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便令军队修筑防御壁垒,转攻为防,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秦昭王得知白起已经将赵军主力的粮草补给切断,包围了赵军,本就具有雄才大略的秦昭王深知,想灭杀45万赵军,单靠白起的六十万大军,几乎不可能完成;即使能完成,那也是两军血战,不可能做到完胜,并且秦国六十万大军也是秦国的举国之力。而白起,只是做了灭杀45万赵军的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赵王如果得知,赵国45万大军被包围,一定会求援其它诸侯国,毕竟45万大军也是赵国的举国之力。秦王知道,想灭掉赵国45万大军,自己就必须出手配合了。秦昭王便亲自到河内郡,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加入长平之战,拦截其它诸侯国的援军和粮草,并因此加封河内百姓爵位一级?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断粮46天,大量的赵军突围战死或者饿死,士兵为了活下去,甚至出现互相残杀人吃人的情况。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编成四个突围部队,但是突围四五次,仍然没有成功。在赵括再次带领精英部队突围的时候,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杀。
赵军看到主将赵括已死,本就害怕的赵军没有了主将,就向白起投降。但赵国军事一定想不到,白起的根本不是单单想打败赵军,而是灭杀赵国45万大军,灭掉赵军有生力量!白起对部下说:赵军反复无常,为了不多生事端,将赵国士卒全部杀掉。最后,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只有240个年纪较小的被白起放回了赵国,其余的全被坑杀,无一生还。
听闻长平之战赵军大败,白起坑杀四十五万赵国降兵,赵国举国震惊。赵国经长平之战的失败后,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单独与秦抗衡。同时,长平之战的大败后,秦灭赵也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赐死杜邮
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准备乘胜灭掉赵国。再次平定上党之后,白起将后军兵分两路,自己带领前军主力。后军一路由王齮(王龁)带领,进攻皮劳(今河北武安);另一路司马埂带领,攻打太原;自己带领主力部队围攻赵国国都邯郸。
赵国和韩国听闻之后,惊恐万分。于是就想到了秦国使用的反间计,派苏代带重金去贿赂当时秦国的相应侯范雎。苏代对范雎说:白起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并杀了赵括,而今白起起兵围攻邯郸,赵国如果亡国了,那秦王就可以称帝了。秦王一旦称帝,白起自然会因功位列三公。他为秦国拿了了七十多座城池,南边平定鄢、郢、汉中,北边大败了赵括带领的赵军,就算是周朝的周公、召公、吕公也没有他的功劳大。而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帝,白起位列三公,您的地位就会在白起之下,您愿意在白起之下吗?于是范雎以秦军长久征战疲劳为由,建议秦王答应赵国、韩国割地求和。白起听闻此事之后,便于范雎结下了仇。
公元259年九月,秦军经过一年修整后,秦王命五大夫王陵为将,率军20万攻打邯郸。赵王命廉颇为帅,领兵十万,抵御秦军,防守邯郸。
此时白起生病,不能下床。次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遇挫,久攻不下,秦王又增派十万重兵,支援王陵,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8000)兵马。秦昭王想命白起为主将,攻打赵国。但白起知道,此时已经错过了灭赵的时机。如果赵国向魏、楚求援,秦军必败。而现在攻打邯郸,是不可能攻的下邯郸的,所以白起称病推脱。于是秦昭王便命王齮(王龁)为主将,增兵十万,接替王陵主将之位。但秦军损失过半,依旧拿不下邯郸。于是范雎就举荐郑安平为将,率领五万大军,携带粮草大量的粮草,支援王齮。此时的邯郸城,也已弹尽粮绝,于是赵王向楚国和魏国求援。
公元前258年,赵王命平原君赵胜为使,出使楚国。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军数十万,援助赵国,攻打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秦昭王得知战况,强令白起领兵出秦,白起仍然以病为由,拒绝出兵,哪怕范雎再三请求,白起依旧称病推托。三个月后,由于楚、魏军队同赵共同抗秦,秦国不断收到邯郸传来的战败消息,秦昭王便更加愤怒,强令白起,即可出兵不得逗留。白起只好带病上路,白起其实并没有病,只是白起知道,如今的邯郸,有楚、魏联军共同抵御秦,无论秦国怎么打,都打不下。而白起哪怕是死也不愿一世领军无败绩的名声毁于此。
而当白起行至杜邮的时候,范雎就向秦昭王说:白起之所以不愿领兵,大概是因为不服。于是秦昭王派使者赐剑让他自杀。
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一会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括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这就足够是死罪了!说完之后,白起自杀。此时是公元前257年(秦昭王50年)十一月
历史评价(摘自历史)
蔡泽:“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
苏代:“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苏厉:“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
寒泉子:“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
秦昭襄王:“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赵胜:“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下,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锐下者,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
陈馀:“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张唐:“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司马迁:“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
谷永:“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
扬雄:“秦将白起不仁,奚用为也。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班固:“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诸葛亮:“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
孟达: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类也。
何晏:“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
邓艾:“忠臣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
孙楚:“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丹,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噭噭谗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邮,与萧俱燔,惟其没矣,古今所叹!”
李世民:“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
赵蕤:“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司马贞:“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递为秦将,拔齐破荆。赵任马服,长平遂阬。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贲、离继出,三代无名。”
杜甫:“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
赵匡胤:“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以利动之,以本待之。’起佯北致赵军而以奇兵劫之。又曰:‘诸侯乘其弊而起。’起谓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是也。”
黄道周:“秦将白起,战功济济,拔城如山,杀人如水,至于长平,残犹莫比,四十万人,一夕坑尽,应侯受知,武安失意,及败请之,坚卧不起,士卒先迁,杜邮受死,虽君寡恩,实天报理。”
唐甄:“白起、赵奢、乐毅之属,神于用兵,所向无敌。”
毛泽东:“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敕修武安君白公庙记》:“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作者:枫林晚客
转载请说明作者及出处
标签: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