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接连败仗,姜维临死之际几字道出真相

爱百科 160 0

  相信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在三国里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他虽平庸,但是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在三国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刘备像水镜先生咨询人才,水镜先生便对他这个有缘人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大家都知道凤雏其实指的是庞统,庞统帮助刘备出谋划策平定了西川,只可惜没能等到刘备夺得天下便离世,伏龙则是指诸葛亮,刘备能够在这战火纷飞的三国占得一席之地,诸葛亮则功不可没。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上,虽然人才辈出,但是要说到政治家、谋略家,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打江山,他的草船借东风和七擒孟获等故事一直以来都被人津津乐道,但是自从刘备离世以后,诸葛亮似乎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神机妙算了,一直不断地打败仗,世人一直不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但是姜维临死前说几句话却让世人搞明白了真相。

  诸葛亮自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以后,在多次与曹操的对抗中靠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取胜,当时在民间流传着“得到了诸葛亮就等于得到了天下”的这样一个说法,风头早已经超过了与其不分伯仲的司马懿,事实上,诸葛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奇才,刘备离世之前将自己的儿子刘禅交给了他,而诸葛亮也在刘备去世以后,以一幅《出师表》表明心意,可谓是感天动地。他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努力完成对先帝许下的承诺。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诸葛亮自从刘备去世后,组织了五次北伐,结果都是不尽人意,他带领的军队开始节节败退,士气低迷,最后自己也病逝五丈原。而且这些战败的原因还有一次蜀军竟然是因为粮草不足在曹魏之战中占了下风。许多人说真正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也跟着去世了,只不过是一具躯壳,也有人说他是江郎才尽,智谋都耗光了等。

  小编找出了几个认为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原因,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内斗,君王昏庸,事实证明,“千里马”之所以能够成为千里马,还是要有欣赏自己的伯乐,自从刘备死后,蜀国内部就开始了派系之间的你争我夺,作为相父的诸葛亮一直都是荆州派,对于益州派一直都有所排斥,可是无能昏庸的刘禅更多的时候却是和益州派站一队的,诸葛亮即便再厉害,也始终只是一名臣,他在前方带兵北伐打仗,而刘禅则将朝廷中的事务交由益州派的李严来全权处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战事上前方与后勤上的脱节,从而导致北伐之战屡战屡败。

  第二个原因其实是诸葛亮本人的原因,那就是过于多疑,没有做到知人善用,一位真正优秀的领导,不仅要足智多谋,自我实力强大,还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知道曹操多疑,但是回顾诸葛先生的一生作为,自从刘备死后,蜀国上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一人来处理,他并没有将一些有能力的人培养成自己的心腹,也正是这样的情况,才导致诸葛亮不停北伐,硬生生把自己身体拖垮,最后病死五丈原。

  自诸葛亮死后,他的继任人姜维,先后又进行了7次北伐,但是最后被刘禅敕令投降,后来在策划要除掉钟会时失败,整个蜀汉却没有一个人来救他,他不得不在临终前叹息道:“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治理国家确实有一套,在刘备去世前,诸葛亮的治国之能,主要是外交、行政管理这块,即便真正参与战争,多是提供战争策略当参谋,他并不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统帅,在蜀国,或许可以说,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统兵作战,诸葛亮甚至还没有刘备有经验。

  不过这些原因也都是猜测,目前据考证最具真实性的说法是姜维那一套说辞,姜维作为蜀军的一名大将,也是诸葛亮生前的得力助手,他在临死前说诸葛亮之所以在刘备去世后一直未能打胜仗,根本原因其实并不在诸葛亮本身,而更多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皇帝刘禅,因为他的确不如他爹刘备那般谦虚仁爱,甚至有些无能昏庸,在多次关键的战斗之中,刘禅不听诸葛亮劝谏,轻信谣言,任性妄为,最后才导致诸葛亮一直吃败仗。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