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惊艳传奇的花园 ——突尼斯、摩洛哥游记之旅

爱百科 39 0

  我和女儿8月16日参观游览了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花园,短短三周后的9月8日,花园的另一位主人——皮埃尔-贝格(Pierre Bergé)先生就去世了。不知道皮埃尔先生会不会兑现自己当初的诺言:要和自己最亲密的爱人一样,也把骨灰洒在这座花园里,一直陪伴着伊夫-圣-罗兰,永远也不分离。

  我见过皮埃尔-贝格先生,当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而是在那部采访他、讲述他和伊夫-圣-罗兰一生的纪录片《疯狂的爱》(L’Amour Fou)中,见过皮埃尔和伊夫真实的音容笑貌——影片中的皮埃尔-贝格已经垂垂老矣,稀疏的白发,安详的神态,穿着裁剪合体的暗色条纹西装,打着领带,一丝不苟,严谨整洁,这位睿智平和的老人,用他那低沉磁性的嗓音,对着镜头娓娓讲述着他和伊夫一生的故事,讲述着这座花园。

  伊夫·圣-罗兰花园—— 这是座令人惊艳的花园,这里奇花异草、色彩斑斓,是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这是座颓废的花园,这里曾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伊夫和他的朋友们在这里醉生梦死、放纵不羁、沉溺于酒精,甚至嗑药、吸毒,走向堕落与毁灭;这是座疗伤的花园,在伊夫人生的低谷,困顿萎靡、失意潦倒的时候,曾在这里躲避、疗伤,休养生息;这也是座爱情的花园,这里曾见证了伊夫和同性爱人皮埃尔之间爱情的不被理解、叛逆出位,一路走来的纠缠混乱、情感的跌宕起伏、恩恩怨怨,一直到生命最后的生死相依,不离不弃;这也是座死亡花园,伊夫-圣-罗兰去世后,骨灰就洒在这里,皮埃尔-贝格也立下了同样的遗嘱,死后要和自己心爱的人永远相伴、生生世世……

  这是怎样的两个人?怎样的一段离经叛道、骇世惊俗的爱情?怎样的一座神秘宿命的花园?

  伊夫-圣-罗兰花园位于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在这座红色之城车水马龙、喧闹嘈杂的老城中心,能有这样一座世外桃源般的瑰丽幽静的花园,本身就有几分不合常理的传奇。

  花园本身并不是很大,如果只是粗略的逛一逛的话,四十分钟差不多也就够了,但如果想仔仔细细地观赏和品味,静静地享受这里的奇花异草、良辰美景,感受这匠心独具的设计、极致魅惑的色彩,缅怀这里的主人,想对他们有更多、更深入的探究与了解,这里会让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收获满满而乐不思蜀的。

  来到这座花园,满眼的、各式各样的绿扑面而来——高大挺拔的棕榈树,椰枣树,树冠呈放射状,绿荫油油,树干光滑笔直,亭亭而立;绿荫荫的橄榄树、柑橘树、枝繁叶茂,律动婆娑;近一人高的、各式各样的剑麻、芦荟,兰花,仪态大方,舒展着身姿。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这里种植的仙人掌了,据说有上百种之多——有的是直径一米多的大圆球,布满了黄色的毛茸茸的尖刺;有些稍微小点的,几十个连体长在一起、成堆连片的;有的像伟岸的大树,几十米高,粗壮的枝干直刺蓝天,得抬头仰望,才能够看得清楚;有些像电线杆,像大棒槌、上下笔直,简单明了;有的长得像巨大的珊瑚,密密麻麻的瓦棱状的枝桠上,结着红色的小果子;有些像倒立着的巨型的炮弹、粗壮结实;有的像三角、五角形的小地瓜,超萌可爱。总之,这一切,在让人在眼花缭乱的同时,更惊叹于造物主的奇思妙想、鬼斧神功。

  花园的地表、墙体、柱子上都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藤蔓植物,沿着小径,在房屋的转角处,从廊柱上方垂下来一大簇一大簇的绿色藤蔓,枝繁叶茂、绿荫悠悠,还夹杂星星点点的白色的、红色的花朵,逆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像一个个的小风铃,随风摇曳,仿佛还能听到轻微的铃声。两栋相距不远的建筑之间,被绿色的藤蔓编织连接在了一起,浓荫蔽日,雅致幽静,满眼的绿色,交织着、纠结着、缠绕着,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浓浓的化也化不开。

  一塘池水,静静的卧在绿草鲜花丛里,水很清,漂浮着大大小小的,成片成片的睡莲,静谧安详。水中有鱼、还有小乌龟,间或从莲叶的缝隙中就能够看得到,水面倒映着树木花草的影子,微微荡漾着,扑朔迷离。很可惜我还没有去过印象派大师莫奈的花园,不过我猜测,这里的景色和那儿也应该相差不大,尤其是荷塘的部分,应该非常的类似,眼前的景色,几乎就是莫奈画笔下的《睡莲》在现实世界中的翻板。一进花园,女儿就很兴奋,早就跑的没了人影,自己玩儿去了,我则独自坐在池塘岸边,四面被深浅不均的绿色包围着、环绕着,寂寥无人,独自体会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浮萍 ”的意境。

  再往前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竹林,没错,就是和我们中国一模一样的竹林,修长挺拔、曼妙翠绿、随风摇曳着。一条小径从竹林中穿行,透过竹林密密层层、参差错落的枝叶,洒满了斑斑驳驳的光影,一旁的水池表面,飘落着干枯掉落的竹叶,还有各种颜色的的锦鲤,悠然自得地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远在万里之遥的北非,见到这富有东方意向的斑驳的竹林和五彩的锦鲤,自然会有些许的亲近。据说自从买下这座花园后,伊夫-圣-罗兰每年的春夏都会到这里来度假,从这座花园的奇花异草、异域风情中汲取设计创造的灵感。

  花园里有来自不同的国家、肤色不同、穿着不同、操着各种不同语言的各类游人,花园的深处,各种各样的植物更是枝叶繁茂、绿荫葱葱。只可惜对着绝大部份的绿植,我都只能是大眼儿瞪小眼儿——都不认识——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里好像是缺失了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令人遗憾。好在许多植物的旁边,大都立有铭牌,上面介绍着植物的名称、习性、产地以及具体这株植物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等等信息,原来这满园子的形形色色的植物不光是摩洛哥本土的,大部份都来自全世界各地,这里的植物物种之稀有珍贵、类别之丰富多样、层次之分布明晰,真可谓是集多种植物于一体的花园啊…… 园里的游人并不是很多,三三两两的,有的在闲逛、有的在认真仔细地观赏着、也有的坐在路旁的长椅上小憩,可能是临近傍晚的缘故吧,小小的露天咖啡馆里也悄无声息,女儿玩儿累了,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和我聊起天来。绿荫掩映的花园里,蜿蜒曲折的小路旁,有粉红、明黄、湖蓝、陶土红的体型硕大的花瓶,静静地守候着,分外醒目、耀眼、仪态万方……

  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格初次出现在同一个场合是在克莉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先生的葬礼上。当时的伊夫,年轻、英俊、戴一副招牌式的黑色宽边眼镜,羞涩腼腆、略显神经质,那时的他已经成为迪奥品牌的设计师了,凭借其过人的才华,也已经是该品牌未来艺术总监的不二人选 。皮埃尔则略显成熟,是巴黎画家伯纳德的经纪人和情人。

  当时,在整个欧洲时尚界执牛耳者是两个高级定制的时装品牌:夏奈尔(Chanel)和 迪奥(Dior),与克莉斯汀-迪奥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伊夫就在纸上流畅地画出了一件黑色晚礼服修改后的腰身曲线,然后果敢自信地仅用两块白色绸缎,一块围在了模特穿着的黑色晚礼服的腰身上,一块做成了蝴蝶结的胸饰,马上呈现出了和时装效果图一样的精美艳丽,甫一出手,就让做为前辈的迪奥先生和他的伙伴们信服,顺理成章地成为迪奥先生的助理。

  那时候的伊夫-圣-罗兰,少年得意,踌躇满志,攀上了人生的第一座巅峰。在接掌迪奥品牌以后,凭借自己的天赋与才华,做出了令人惊叹不已的作品,面对着种种的猜测、怀疑,他用作品回应了所有的质疑与不屑,在为高级时装寻找新的出路上,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他的作品给人们以明快、轻灵、年轻的新气象,新感觉,凭借着共计六个系列的作品,他被巴黎的时尚圈承认与认可,成为迪奥名副其实的艺术总监,当时皮埃尔也受邀观看了那场时装发布会,他对伊夫-圣-罗兰惊人的创作才华和对时装敏锐的眼光印象深刻。三天后的庆功晚宴上,两个人正式见面并相识了,他们之间可谓是“一见钟情”,皮埃尔的性格坚毅与温柔并存,洞悉世事,沉稳自信,强烈地吸引着年轻的圣-罗兰,很快,两颗年轻的心就碰撞出了爱的火花,双双坠入了爱河。在巴黎,圣母院旁,塞纳河畔,两个人嬉戏打闹,享受着阳光与爱情的美好,共同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形影不离,如胶似漆。没过多久,他们就同居在了一起,共同享受着生命的年轻与活力、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与美好。

  那年,伊夫-圣-罗兰仅仅21岁。

  1960年,随着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爆发,当时在时装界已经功成名就,颇有口碑与影响力的伊夫被迫应征入伍,不仅迪奥的工作丢了,还因为性格内向、精神紧张不安,他始终都无法适应军队的生活,加上还患上了抑郁症,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他被送到军队的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医生使用了大量的镇定剂,致使伊夫神智不清,体重下降,形成了对药物严重依赖的药瘾,这使他今后的一生都离不开各种的药物和麻醉剂。在伊夫最为困难的时候,皮埃尔辗转来到了他的身边,在小格子状的、四壁泛白的单人病房里,孤助无援的伊夫对前来探视的皮埃尔哭诉着——“妈妈没有保护我!”,那时候的伊夫,就像个可怜的孩子,这一切都让皮埃尔非常难过。随后的日子里,皮埃尔就专门留下来陪伴着他,像父亲一样关心他、照顾他,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离开了军队、离开了医院,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来。

  后来,皮埃尔-贝格先生还想方设法融到了一位美国投资者的资金,他们两个开始创业了——到处看房子,找工作室的地方,然后是搬家、装修、整理东西,紧接着就投入到了工作中,忙忙碌碌、不亦乐乎,就像今天许多创业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个是设计天才,才华横溢,创意非凡、一个是管理大师,精明强干,理性严谨、一个天马行空,敏感随性;一个善于交际,深谙人情世故;他们两个人的组合堪称完美与绝配。他们还注册了新的品牌,用伊夫-圣-罗兰名字中“YSL”这三个字母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新品牌的logo,独特、时尚而又充满了设计感,这个品牌从默默无闻,到引人瞩目、焕发异彩、最终成为引领潮流、影响并改变着整个时尚界的新标志、新符号、新高度。

  那一年,伊夫-圣-罗兰 26岁。

  同性恋——在我们这个号称文明古国的国度,以前是个人人回避、讳莫如深的话题。我记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才明白它的真实含义了,反正是老大不小的年纪才懂得的。最初,是在书本上得知一些有名的艺术家是同性恋,像大名鼎鼎的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舒伯特、勃拉姆斯、肖邦、王尔德,果戈里、惠特曼、中国的白先勇、林怀民、关锦鹏、蔡康永、尤其是那年的愚人节,张国荣那惊心动魄的一跃、把他和那位唐先生的恋情公之于众,才让这个话题浮出了水面,后来又有了李安导演的男同性恋主题的电影《断背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并且能在国内上映,使这个话题变得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了。那时候感觉同性恋离我自己的生活还很遥远、很陌生、没有任何的关联,直到有一年夏天,在意大利米兰,深夜无意间闯进了一家同性恋酒吧,看到到处都是喝的醉醺醺的、勾肩搭臂的男人,吓了我一大跳。

  算起来,我也算是“半个”时尚圈中人吧,做过十多年的时装摄影和时尚品牌的传播工作,在我工作的圈子里,会有一些服装设计师、版师、化妆师、发型师、服装搭配师、摄影师是同性恋,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在一起工作的时间长了,和他(她)们接触多了,对此也有了些认知和了解——他(她)们大都衣着比较讲究,喜欢偏中性的风格,特别爱干净,几乎都有洁癖,有些男同性恋连指甲都修剪的特别的干净整洁,一丝不苟,还爱伸兰花指,喷香水,有些人甚至会画轻微的淡妆;性格相对来说也都比较平和,大多数人都比较自我,固守着自己的小圈子,对其它人不具有攻击性;最最重要的是他(她)们绝大多数都极为敏感,对线条敏感,对色彩敏感、对声音敏感、对文字敏感、对差异性敏感,对别人的态度敏感,感情细腻、丰富,在艺术方面,都有超出常人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如果能不受限制地发挥出他(她)们的优势和特长,大都能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表现优异,出类拔萃,成为皎皎者。工作生活中我们可以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加班,一起提案、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一起玩儿、大家也都相处得不错。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更深的体会到了人性的繁复驳杂、幽深善变,人性一定是多层次、多维度、多层面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的二元和单一……

  我和女儿也聊起过同性恋这个话题,我告诉她爸爸的同事朋友里某某某是同性恋,女儿的反应很平常,没有我当初的好奇与不理解,她的理解是——这是私人的事情,只要是双方真心喜欢就好了,与别人无关。看来社会真的是更加开化、更加文明、更加进步了。当我们在伊夫-圣-罗兰花园里聊起这座花园的两位男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时,女儿很淡定,只是安静地听着。

  这座长满了奇花异草的伊夫-圣-罗兰花园,也有着奇思妙想的、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与鲜明的设计感。花园中最醒目、最艳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这种被称之为“魅惑之蓝”(Majorelle Blue)的蓝颜色,据说这种独特的蓝色颜料,是从撒哈拉沙漠的植物中提炼出来的,在世界上其他的任何地方都买不到,颜料价格是以千克为单位来计算的,非常昂贵。这种蓝色浓烈而极致、深邃而明亮、瑰丽而梦幻——我认为把它翻译成“魅惑之蓝”是最为恰当和传神的。

  一进花园的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这种蓝色的阿拉伯风情的喷泉,让人顿觉凉爽,心情也平静了下来。花园中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涂上了这种蓝色,这里的别墅,曾是伊夫-圣-罗兰工作、生活的地方,一层是设计室,二层是起居室,可惜的是无缘能够进去参观、凭吊一番,只能是在前面提到过的那部纪录片里,一睹它的真容与风采了。和皮埃尔共同买下这座花园以后,圣-罗兰先生在这里前前后后一共居住了28年。整栋别墅通体都是这种靓丽明艳的“魅惑之蓝”,好多的地方也都被枝枝蔓蔓的绿色藤蔓包裹着,院门、窗户则装饰着繁复精美的伊斯兰图案,由乳白和明黄构成。屋顶、廊柱、窗台也搭配着小面积的明黄色块,构成了极为鲜艳而又和谐的色彩组合,墙角摆着一个巨大的黄色的陶罐,种植着一株不知名的、奇形怪状的绿色植物,色彩对比鲜艳,造型构成独特,令人惊叹。

  别墅的旁边,毗邻的是陈列室,里面挂满了各个不同时期的伊夫-圣-罗兰的黑白照片和宣传海报,海报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引得两个前来游览的年轻人情不自禁、旁若无人的相拥与热吻起来。

  近旁一处是卖纪念品的小店,既然是小店,面积也就不算大,屋顶上绘制着精美的装饰图案,一盏灯发散着暖暖的光,显得颇为温馨,屋里摆满了各种和伊夫-圣-罗兰有关的东西,有图书、音像资料、印有各种图案的T恤、小杯子、各种大小不同的本子、画册,墙上也挂满了各种尺寸的画框,有伊夫的设计手稿、还有一些装饰感十足的版画和小插图,小卖店里有两个售货的帅哥,我们一进来,就用半生不熟变了调的中文“你好!你好!”跟我们打招呼,以前在国外旅行,大多数的时候都会被当作日本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了国门,很多国家的人也都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用来沟通交流了。两个帅小伙温文尔雅,态度和蔼,我想进一步了解下墙上挂着的伊夫的设计手稿是否为真迹,和女儿用英语轮番和他 们比划了半天,也不得要领,可惜他们只讲阿拉伯语和法语的,后来我仔细端详了一下价签,觉得这样的价格应该只能是仿制的印刷品吧,不过看着真是逼真,也十分的精美。最后,我挑选了一本印刷精美的画册和一张光碟,女儿挑了一个YSL字母的小钥匙链,我们两个都心满意足的。

  还有一处是以伊夫-圣-罗兰的设计作品为主题的专卖店。专卖店内,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当然还是以“魅惑之蓝”为主色调,做为衣架的人台模特竟然也是蓝色的,肤色是蓝的,发型是蓝色的,眼镜也是蓝色的,一架,搭配红色的头巾和摩洛哥的红色圆毡帽,身穿浅色绣着红花的长袍,鬓边一朵血红的大花,分外妖娆。另外一架,穿着蓝色的阿拉伯长袍,缀满了星星点点的艳红的小花,手里拿着大红的手包,颜色的对比微妙细腻,尽显优雅高贵的气质。主题展示区里,蓝色的长袍、蓝色的披肩、蓝色的靠枕、蓝色的花瓶、蓝色的手包,组成了经典的“魅惑之蓝”系列,店里的展柜里,各种各样的地毯、相框、餐巾、小圆帽、手镯、项链、胸针,大都以蓝色为主,也有其他的颜色,即便同为蓝色,又有深浅明暗的细微差别,各自有不同的美。尤其是那一大片蓝色调的玻璃器皿,精美绝伦,如梦如幻。我和女儿在里面逛了半天,对好多东西都爱不释手,最后终于选定了一对儿蓝色玻璃杯,古朴典雅、晶莹剔透,沉甸甸的很称手。

  走出专卖店,在别墅的南侧,还有一处蓝色的小喷泉,旁边立着的四个体型硕大的明黄色的花瓶,在花草的映衬下,更加的美丽鲜艳。一条人工砌成的小溪,蜿蜒在花园的花草树木丛中,也是蓝色的。

  伊夫-圣-罗兰的一生中,毫无疑问的,和他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最重要的那个人就是——皮埃尔-贝格了。但是,还有一个人,也和伊夫-圣-罗兰的一生交织、纠缠在一起,他们之间恩恩怨怨、爱恨情仇、是伊夫-圣-罗兰生命中想绕也无法绕过去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卡尔-拉格斐尔德(Karl Largerfeld)。

  他们最初的起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当年,两位年轻的时装设计新锐——伊夫-圣-罗兰和卡尔-拉格菲尔德分别登台领取了由国际羊毛局颁发的时尚设计大奖。伊夫以不对称设计的黑色鸡尾酒晚礼服,赢得了晚装设计大奖,当时的他还只是神学院的学生;卡尔则是外套设计大奖的得主。除此之外,他们之间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从小就在时装方面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过人的天赋,在伊夫小时候,如果他的妈妈和家里其他的女士要去参加盛装晚宴,都要来征求小伊夫的意见,他的建议,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的品味,也让妈妈和其他的大人们自叹不如,卡尔从小也有类似这样的时尚传奇;他们都来自富有家庭,父亲都是成功的商人;伊夫出生于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卡尔的老家在德国汉堡;他们都很年轻、才华横溢、野心勃勃,怀着无穷无尽的梦想,来到了巴黎;他们还曾是同学,都曾经在巴黎时装公会学校里学习过设计,虽然他们并不同班,也不同级;甚至连他们的穿衣打扮,着装品味,都惊人的相似,都喜欢白衬衫、黑领结、黑西服;做为好朋友,他们一起聊天、吃饭、逛酒吧;当然他们还都是同性恋。

  最初做为好朋友的两个人,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却渐行渐远,差别越来越大。

  由于迪奥先生突发心肌梗塞而离世,伊夫临危受命担当起了这个时装帝国的设计总监,最终获得了认可与追捧,平步青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后来,伊夫又有了自己品牌:YSL

  而那个时候的卡尔,已经褪去了获奖时设计新锐与天才的光环,说起来他的运气也的确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很长时间,他都只是个整天埋头帮人整理设计图纸的助理,没有自己的设计室,没有人为他开时装发布会,更没有人为他投资来做自己的品牌。他后来去了姜-巴度(Jean Patou)的设计工作室,又做过自由设计师,但这些都没有让他在事业上有多大的起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好朋友渐渐产生了裂隙与隔阂:事业有成的伊夫整体忙于自己的设计,没有那么多时间顾及他的好友卡尔,而性格偏激敏感,个人意识极强的卡尔,对伊夫渐渐心生不满,处处和他唱起了反调,“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两个人的友情仿佛要走到尽头了。

  在此期间,自己经营品牌的伊夫推出了香水系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款名为“鸦片”的香水,香水系列最终成为伊夫-圣-罗兰品牌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后,伊夫的“吸烟装”又横空出世,引起轰动,再后来,他的“撒哈拉”系列夹克装也诞生了。伊夫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那时的卡尔加入了芬迪(FENDI)品牌,他把皮草撕成碎片,再拼接起来,制造一种非凡的效果,剑走偏锋地取得了初次的成功。接着卡尔开始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用条纹、染色、活褶等更多、更精湛的工艺制作出轻盈的皮草大衣,让顾客平日里就可以轻松的穿着。然后他又在品牌克洛伊(Chloe)那里,得到了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是通过这个品牌的成衣设计,认识了这位有着创新思维的设计师。70年代,卡尔-拉格菲尔德在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 的电影《L`Amour》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从此他的设计中都带有波普艺术的影子,他对影像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开始玩起了摄影,时至今日,我们在许多场合都能看到这位 “时尚界的老佛爷” 还在“不务正业”地摆弄自己手里的相机呢。

  如果命运就这样按照既定的轨道,平稳地运行下去的话,两位天才的人生也会这样相互平行地发展下去,各自达成心愿,各自功成名就,各自辉煌灿烂。但一个人的出现,让伊夫和卡尔的人生有了强烈的交集和碰撞,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骇世惊俗了。也让这两位时尚大师的恩怨情仇达到了极致——不禁替他们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

  这个人就是雅格(Jacques de Bascher)。雅格长着一张极其英俊的脸,即便是今天,从保存着的黑白照片上来看,那张脸的英俊都到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为之疯狂的程度。他留着两撇小胡子,性感而又带点神秘与俏皮,脸部轮廓的线条流畅优雅,五官精致立体,端庄秀美,眼光迷离,微笑迷人,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交场合中万千瞩目的焦点。雅格是法国贵族的后裔,典型的花花公子,他既不懂设计,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创意才华,但他拥有超凡脱俗的品味和迷人的魅力,让伊夫-圣-罗兰和卡尔-拉格菲尔德两位时尚界的天才和大师,都为之意乱情迷,不能自已。

  是卡尔先认识雅格的,并且被他那英俊帅气的外表深深地吸引着,两人交往了起来,卡尔不停地为雅格拍各式各样的照片,花着大把大把的金钱和时间讨雅格的喜欢,还专门为他设计服装,带着他出席各种社交场合。

  卡尔的生日晚宴邀请了好朋友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但在那次的生日晚宴上,已经37岁的伊夫和刚刚23岁的雅克,却出人意料地一见钟情…… 雅克英俊的外表、优雅的言谈举止和一流的好身材,让伊夫陷入到了这种混乱而复杂的多重关系中,他的生活变得更加迷失与堕落了……

  自然,皮埃尔对所发生的这一切很是愤怒和伤心,他下定决心离开了这座花园,并搬到了附近的酒店去住,没过几天,伊夫又来恳求他能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两个人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折腾了好几次,纠缠在这段混乱而复杂的关系中,皮埃尔自嘲地说——我离开他最远的距离,就是搬到了街角的酒店——他们之间真的是谁也离不开谁——但到最后,他们还是无可奈何地分居了。

  皮埃尔想方设法地终结了伊夫和雅克之间的关系,并且把伊夫从他那些酗酒、嗑药、吸毒、滥交的狐朋狗友那里解救回到了正常生活中。曾经那么相爱的两个人,在这场变故中,在互相的争执与冲突中,都做过反目成仇,伤害对方的事情、也都深深地伤了对方的心,甚至于有一次,醉酒中的伊夫恼羞成怒地对着皮埃尔喊道:你是一个寄生虫!

  尽管经历了如此的变故,生活中皮埃尔依然还是伊夫的亲人,是他的管家、兄长、甚至是父亲和保护人,他还参加伊夫父母弟妹的家庭聚会,为他们拍照留影,还偷偷的给伊夫的父亲买过一辆汽车当做礼物。在工作和事业上,他还是伊夫的代言人、经纪人、品牌的合作伙伴、管理者。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格,一个随心所欲、放荡不羁,一个老成持重、宽容大度、一个想要的只是爱,一个希望获得的是绝对的尊重;一个神经质,敏感脆弱,而另一个恰恰懂得欣赏并包容着这一切。

  雅格后来死于艾滋病。

  伊夫的健康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他一度退出公众的视线,深居简出地继续着自己的创作——战争主题、“毕加索”系列、中国元素和西班牙风格的再创造,直到最后,他完成设计工作越来越吃力了,由汤姆·福特(Tom Ford)接替了他,成为了YSL品牌新的艺术总监,一个全新的时代又开始了;YSL品牌也卖给了古驰(GUCCI)集团,由他们来运作和经营管理了。伊夫-圣-罗兰实在是太累了,终于要和纠缠奋斗了几十年的时尚圈说再见了,从此以后,他就隐居在马拉喀什的这座幽静的花园里。

  虽然雅格的背叛和离世都让卡尔-拉格菲尔德伤痛不已,甚至一度濒临崩溃,但骨子里理性冷酷的卡尔,最终也走出了困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和创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说:“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爱人,我不和任何人谈恋爱了。” ——48岁,是卡尔人生最重大的转折。他接管了香奈儿品牌的的设计重任,为此,他足足努力打拼了28年,当这份代表声望与财富的工作交到卡尔手上时,他终于能够一雪前耻、扬眉吐气了。

  卡尔迎来了自己人生事业的巅峰。他每年为香奈儿设计8个系列,为芬迪设计5个系列,将自己所有的拉格斐尔德(Lagerfeld)品牌的所有权卖给汤米·希尔费格(Tommy Hilfiger )集团,他只专心负责设计,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设计中。除了设计,他还开书店,办影展,卖他自己写的减肥书,和一些模特保持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制造着各种话题和绯闻,有关他的资讯,你在任何的时尚杂志、时尚频道或时尚网站上随时都能看到。

  ——他留着白发的马尾辫儿,扇着小扇子,穿上迪奥·桀傲(Dior Homme)的西服和纤瘦的鸡腿裤,精力充沛,斗志昂扬,孤独自我地在这个时尚圈里奋斗着、打拼着……

  直到今天,所能听闻到的,这位以非凡的个性而著称的“老佛爷”的最新、最即时的动态新闻是——由于他被认为是当今法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和远见的文化偶像,并且一直对影像的力量执着着迷,11月10日,他正在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Paris Photo)上受邀担任荣誉嘉宾,出席各种活动。一直沉溺于影像的“老佛爷”总结说: “摄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帮助我完成了我在艺术和我的设计专业之间的链接并达成一致的整个旅程。” 这次博览会上,他还凭借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思考方式,向观众推荐了一份参观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观展指南。

  只可惜我无缘得见了。

  对这个世界来说,“天才和疯子似乎只是一线之隔”——天才和疯子都是人类中的极少数、他们的存在,也标志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极限——突破了这个极限,往往就由天才变成了疯子。

  很多案例显示,天才,尤其是在艺术创造方面天赋异禀的人,似乎经常和精神类疾病有着某种模糊的、但又必然的联系。从我查阅的一些资料来看,有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亲属的人,从事艺术创意行业的比例异乎寻常的高,但不清楚这种关联是由于相同的基因,还是因为是受到共同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这是个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天才和疯子的一线之遥,是如此微妙,看似非常接近,却又难以跨越。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皆然不同,进而造成了我们对他们的不理解,这些“不正常”的人被我们这些“正常”人归到精神病、怪物这一类。值得庆幸的是,在伊夫-圣-罗兰的一生中,因为有了皮埃尔-贝格的相知相伴,才成就了伊夫-圣-罗兰做为天才、做为时尚大师的辉煌的人生与成就。皮埃尔-贝格深深地懂得——“我们所知的一切美好,大都来自神经质的人”,他用自己的一生,理解并包容着伊夫。提起伊夫-圣-罗兰这个品牌,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圣-罗兰本人,联想到在T台上高调亮相的设计大师与天才、联想到他的才华横溢、光鲜靓丽,所有的焦点和光环都笼罩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皮埃尔的存在,但这并不妨碍皮埃尔做为品牌管理者的默默付出,以及对品牌的策化、运营与推广的尽心尽力。可惜卡尔-拉格菲尔德的身边,虽然也有过雅格、或者其他形形色色的人,但缺少一位像皮埃尔-贝格这样的人物,所以这位“时尚界的凯撒大帝”,虽然声名显赫、极享尊崇,可以在时尚圈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但骨子里仍是孤独的、寂寞的。

  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欧洲许多的民众都是信仰基督教的,基督教认为同性恋是有罪的,明确地反对同性恋;地中海对岸的北非的摩洛哥,是伊斯兰国家,对同性恋更是持完全反对和严厉禁止的态度,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格、卡尔-拉格菲尔德和雅格、伊夫-圣-罗兰和雅格,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可以说是离经叛道、骇世惊俗了。或许在这些天才或者大师的脑子里,是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没有任何禁忌的,他们那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超凡脱俗的才华,就仿佛印证着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打破各种规矩和禁区的,他们抛开一切,只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会屈从于宗教的、世俗的、外界的规矩和压力。他们的爱情,想爱就爱,真实坦荡、无怨无悔,炽热的情感表达、相濡以沫的依恋、捍卫情感的决心,和我们的爱情观没有任何的区别。

  自古以来,凡天才、大师或大成就者,桀骜不驯、特立独行,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对他们只能是惊叹与尊重并行了,他们的一切,也许都有我们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一面,就像是皎洁明亮的月亮的背后,一定会有黑暗的坑坑洼洼与之并存呢。

  对于天才和大师们创造的艺术之美,我们只要欣赏就够了,无需评判!

  在伊夫-圣-罗兰花园的最深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浓荫遮蔽着天空,光影斑驳、幽静自然,这里就是伊夫-圣-罗兰的墓碑了,如果不认真仔细地辨认的话,很容易就忽略过去了。墓碑不大,基座呈方形,也就是几平米的面积,碑体沿用了YSL品牌口红中最经典的造型。方形的基座上刻着几行字:

  伊夫-圣-罗兰

  奥尔兰:1936 08 01

  巴 黎:2008 06 01

  几位女性游客站在墓碑前,静静地凭吊着这位天才的设计大师,也许她们内心深处,都在感激着这位给她们带来美、带来优雅与自信的时尚引领者。她们当中,有白人、黑人,也有阿拉伯的女性……

  伊夫-圣-罗兰人生的华彩和高潮,应该是他的那场最后的时装告别秀——在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那座充满了设计感的时尚空间里,当时聚集了几千名观众,有应邀而来的来自全世界的商贾富豪、名流淑女,也有在寒风中观看大屏幕直播的、YSL品牌的忠实粉丝,这场世纪表演汇集了伊夫-圣-罗兰一生的设计精华,从最初解放女性的长裤套装、夹克上装、到经典的代表作“蒙德里安色块”和“毕加索系列”,再到由他首创的黑色性感透视装——“时装并不仅是让女性更美,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支持她们,让她们变得更自信”。在时装秀的幕后,伊夫已经步履蹒跚、略显疲惫了,一切是在皮埃尔的指挥调度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上场的压轴的模特,穿了一件圣-罗兰招牌式的连衣裙,上面绣着——“永远爱我”(Love Me Forever)。当掌声,欢呼声、口哨声响起时,他们两个人紧紧依偎在一起,伊夫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顺势深深地吻了和皮埃尔握在一起的手。谢幕时,伊夫在音乐中独自走了出来,向众多的来宾频频致意…… 最后,他的身影消失在一轮金色的光环中,在灯光的照射,只有YSL三个字母还在熠熠生辉。

  2008年6月1日

  世界著名时尚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逝世于巴黎自己的寓所中,享年71岁。他的棺椁覆盖着蓝白红三色的法国国旗,尊享着国葬的礼遇,他的骨灰就撒在马拉喀什的这座花园里。

  在他们永别的时刻,皮埃尔-贝格对伊夫-圣-罗兰说出了世界上最动听的情话:

  “我不知道如何说再见

  因为我永远不能离开你

  我们永远不能一起看日落了

  我们画画前,永远不能一起分享彼此的感情了

  但有一天我会和你在一起

  我会去摩洛哥的棕榈树下找你”

  ——皮埃尔-贝格轻轻合上了伊夫-圣-罗兰的双眼。

  这些年的暑假,我都会带着女儿去世界各地旅行——不光是因为女儿有了假期、有了一段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女儿平时的功课和学业都挺紧张和繁重的,虽然是小学生,但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要起床去赶校车,放学回家后,有时做作业也要到晚上九、十点钟,周六、日还有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在等着她呢,我半开玩笑地说,女儿是我们家里最幸苦、最忙碌的那一个,所以寒暑假想出去玩玩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实我自己内心也是特别渴望能放下手里的工作和项目、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城市、陪着女儿,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天地和人生。今年的暑假要去哪儿玩呢?怎样选择出行的路线?一时之间我还真有点茫然和踌躇,最终这条突尼斯、摩洛哥之旅的线路吸引了我,一方面是因为撒哈拉、二来这两个国家都是典型的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我对阿拉伯文明的认知和了解还少之又少,况且那浓郁的异域风情也强烈地吸引着我。当然,最让我怦然心动的还是旅途中的这座伊夫-圣-罗兰花园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国内外许多的时装品牌,自然而然的对这些国际一线的大品牌会有些认知和了解,伊夫-圣-罗兰这个品牌一直是我特别喜欢和推崇的,身边的一些女性朋友也都很喜欢这个优雅知性的品牌,和伊夫-圣-罗兰有关的故事和话题,我都特别的感兴趣,都愿意去做深入的了解与探究。如果没有这次旅行,没有来到红色之都的马拉喀什、或者即使到了马拉喀什而没有来这座花园、和这座花园、和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和这里的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我会非常遗憾的。

  不负所望,我和女儿的这次旅行,最让我们兴奋、最激动人心并且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就是这座——伊夫-圣-罗兰 花园!

  旅行结束了,我找来了和伊夫-圣-罗兰以及这座花园相关的大量的书籍资料,还有各个历史时期拍摄的影视作品,想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解读,一段时间里,终日沉溺于此。在这些文字和影像中、围绕着这座花园的人物和故事,渐渐展开来,渐渐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了;在这些文字和影像中,跨越时空,我遇到了伊夫-圣-罗兰、遇到了皮埃尔-贝格、也遇到了卡尔-拉格菲尔德、遇到了雅格;在这些文字和影像中,我也试图走入他们的心灵、去探究他们内心最真实、最原本的想法、去了解人性中的幽暗与深不可测、去理解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去理解这座花园里所有的人、以及发生过的所有的事情……

  这种遇见,总是在旅行完成之后才开始的;这种遇见,我以为才是旅行的真意所在;这种遇见,跨越时空、抵达心灵……

  我来了,我看过,我了解……

标签: 乐不思蜀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