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能长久继续下去?

爱百科 150 0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浓重的一笔,但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能长久继续下去?其中涉及到许多原因,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因素。我们在此逐一分析一下。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成祖朱棣因为靖难登上皇位,但建文帝却是下落不明,这成了朱棣的一块心病。当时有谣言说建文帝已经出海,所以才有了后面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当然,对外宣称自然是恩威远方。但是前面6次之后,朱棣去世。继位的明仁宗,皇位已经稳固,对于建文帝的下落没有那么迫切,于是下诏罢免出海。直到朱棣孙子明宣宗五年,郑和第7次出海,死于返航途中。这就凸显出古时候的政治特点,一朝天子一朝臣,往往是人亡政息。明朝到了后面甚至因为倭寇而发布禁海令,就更不用说远航了。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能长久继续下去?

航海的代价太大郑和每次出航的时候,为了保证船队的安全,是配备有相应的武装力量的。因此,每次出航的人数多达两三万。这么多人的耗费是惊人的,每次出航基本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光是吃喝拉撒的费用就不菲。而且战船的损耗以及新战船的补充,对于明政府的财政也是很大的一个负担,因此国内官员反对的声音也很大。那时的观念一直都是陆权,对于海权一直是不怎么重视的。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能长久继续下去?

那时的观念是“天朝大国”,往往对方拿很少的东西,只要是抱着朝贡的名义来,我们就回馈极丰厚的礼物。周边的附属国尝到了甜头,一年一朝甚至一年来两三次,到了后来皇帝都无法忍受,需要下诏书阻止藩属国频繁地朝贡,规定他们两年或者三年来一次。而郑和在航海的过程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大量馈赠对方物品,得来的往往是一些土特产。这样长此以往,国内的财政也受不了。

土著及海盗的威胁郑和在航海的过程中,除了恶劣的天气和洋流外,还需要面对其他威胁。有时候到了某个地方,正好赶上别人内战,郑和船队里面有将近200人被误杀,好在此事最终和平解决。离国万里,虽然带着武装力量,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打败对方,接下来就会处于很被动的地位。那时海盗陈祖义纵横海上,瞄上了郑和的船队,而且诈降,准备趁郑和不备偷袭。好在郑和识破了他的阴谋,最终生擒陈祖义。此外,语言不通,环境不同,风俗迥异等等,都是制约因素。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能长久继续下去?

贸易产品的短缺郑和船队,携带的很大一部分是丝绸、瓷器等产品。明初的时候,许多手工业者是需要服徭役的,生产丝绸、瓷器给统治者享受。因为是服徭役,这些技术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自然不高。而郑和每次航海归来后,就要立刻准备下一场的航海,但丝绸、瓷器等产品产量却是跟不上,自然也限制了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去世之所以是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除了郑和本人深受朱棣喜爱、信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郑和本人。郑和因为在靖难之中英勇的表现,才被朱棣赐姓郑,原来的郑和叫马和。这说明郑和是有很高的军事素养,还有航海需要的知识也是庞大的。除了这些之外,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妥善地进行处理。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万里挑一了。所以在郑和最后一次病逝于返航途中之后,下西洋的活动自然便难以继续下去了。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能长久继续下去?

综上所述,郑和七次下西洋,背后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的驱动。但是随着朱棣的去世,支撑郑和的这股政治力量便消失了。而航海其他各方面的弊端也是逐渐凸显,再加上我们一直注重陆权,海权的觉醒是十分缓慢的。众多因素的叠加之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不能长久继续下去。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